“成团出道” “文明新城小记者”首次采访任务圆满完成

2024-04-23

  以童眼发现新江湾 用童语记录新江湾
  为充分挖掘和培养社区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综合素养,新江湾城街道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组建“文明新城小记者”队伍,以童眼捕捉新江湾城的美丽和变化,用童语讲述他们身边的文明社区故事。
  在新江湾城第十七届风筝节的开幕式上,身着专属马甲佩戴工作牌的小记者们正式集结,当天的风筝节系列活动成为小记者们的首次采访任务。他们用相机拍摄,用纸笔记录他们遇到的每一次精彩,一起来欣赏部分小记者们的作品吧。
  碧玉团圆满屉香,非遗文化美名扬
  【文明新城小记者】同大实验学校 戴歆宸
  3月30日下午,新江湾城第十七届风筝节系列活动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如期举行!
  本届风筝节上,各式各样的“非遗”手作是最大的亮点。现场设置的“指尖风筝”“江湾面花”“茶言壶语”“碧空竹舞”等多项活动,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在各式展台中,我一眼就被“青团制作”吸引住了。从擀面皮到包馅料,再经过轻揉成团,一只只绿油油的青团就做好了。“传统包青团可不是一道简单的工序,青艾是一个重要步骤。”老师一边制作青团,一边向我解释,“青艾采回来,要经过挑拣、水煮、捣碎,加入米粉中揉捏成团,再根据个人喜好,或放入咸口的竹笋、肉松、咸蛋黄,或放入甜口的豆沙。”当被问到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时,老师说:“米粉配比也很重要,全糯米太软太粘,适当加入一些粳米粉会让青团在保证口感的情况下更有‘型’。”
  之后,我还了解并体验了许多有趣的项目,如书画、剪纸、布艺画、空竹等。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了解到许多非遗文化,希望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一直传承下去。
  传承与欢乐的盛宴
  【文明新城小记者】上音实验学校 孔乐一
  3月30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备受期待的新江湾城第十七届风筝节系列活动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隆重举行。本次风筝节吸引了众多非遗传承人、社区居民以及可爱的儿童们热情参与。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林荫小道和大厅里悬挂的五彩斑斓、各式各样的风筝,这一片风筝的海洋,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啊!它们如同绚丽的云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招手,欢迎大家的到来。
  “锦上添花”的老奶奶是一位布贴画的非遗传承人,向我们讲述了布贴画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以及制作工艺。她用双手将那些古老的图案和故事融入到一幅幅贴画作品中,传承给下一代。她满心期待地表示,希望通过我们小记者的广泛传播,把布贴画这独特的艺术形式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茶言壶语”的茶艺师则从茶叶的色、香、味等多方面向大家介绍了传统茶文化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茶饮。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社区居民们热情高涨,有的兴致勃勃地体验了自制风筝的乐趣,尽情发挥着自己的创意和想象;有的则游走于各种非遗项目,亲手触摸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们更是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他们尽情奔跑、欢笑,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现场工作人员以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消防员们也在现场严阵以待,为活动的安全保驾护航。
  随着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新江湾城第十七届风筝节活动也圆满画上句号。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们的文化生活,还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搭建了重要的平台,使非遗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您好,我是文明新城小记者
  【文明新城小记者】
  上海民办沪东外国语学校 朱诗熠
  在新江湾城第十七届风筝节的现场,你有没有注意到一群穿着黄色马甲的孩子穿梭在各个摊位和人群中......向大家介绍下,那一个个黄马甲的名字叫“文明新城小记者”,是由在新江湾城居住或者在读的孩子组成的小小记者团。
  那天是我们正式成团的日子,所有的小记者还上台参加了“文明新城小记者团”颁证及授旗仪式。只记得当天明媚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感觉自己似乎也在发光发亮,不好意思地说,真有点儿为自己自豪。
  这次的活动我们可是有任务在身,要进行采访。活动前期,老师们都悉心地教导我们有关记者采访的常识和要点,帮助我们完善提问内容,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虽然我是全团最小的妹妹,但出发前和妈妈保证坚决完成任务。第一次采访任务我们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我和刚认识的两位哥哥和姐姐在一队,我们采访了消防员、非遗传承人和游客。记录纸上记得满满的,也感谢大家很耐心又详细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茶艺的摊位,非遗传承人阿姨还纠正了我有关茶语的错误说法,并且告诉了我们很多有关茶叶历史、茶道的学问。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说是采访,更像是听故事一样。大家知道安吉白茶其实是绿茶,乌龙茶属于青茶吗?泡茶其实不一定要用指定器皿,一瓶矿泉水也可以。我们的茶不一定是苦的,也有可能是甜的。
  虽然顺利完成了第一次的采访任务,老师也表扬了我们小组。但是感觉自己在采访问题的内容和后续补充采访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提高。说不定下次,我会把话筒递到您面前:“您好,我是文明新城小记者,请问您方便接受我的采访吗?”
  开心的风筝节——写在新江湾城第十七届风筝节
  【文明新城小记者】同大实验学校 卢姚睿
  3月30日,在新江湾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隆重举行了新江湾城第十七届风筝节。我很荣幸能加入“文明新城小记者团”,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风筝节开幕式上举行了颁证和授旗仪式,随后,我们小记者就开始分头执行任务了。在草地上看到了一位老奶奶指导身边的小女孩放风筝,我决定去采访一下她们的感受。穿着黄马甲带着采访本的我,先亮明了小记者的身份,老奶奶表示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问老奶奶:“您参加风筝节开心吗?觉得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吗?”老奶奶回答说:“今天带着小孙女一起参加风筝节,看到了许许多多漂亮的风筝,现场还亲手做了一个三角风筝在草地上放飞,很开心。说起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我觉得下一届可以选择更大一点的场地,时间可以再长一点,会玩得更尽兴一些。”采访结束,我向老奶奶鞠躬表示感谢。
  看到许多居民对“空竹”非常感兴趣,纷纷排队跃跃欲试,我决定去“碧空竹舞”摊位探访一下。传承人非常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您决定参加风筝节的初心是什么?来参加风筝节开心吗?” 传承人认真地回答到:“风筝节是集结了众多风筝爱好者和传统文化传承人的盛会,作为空竹技艺传承人,参加风筝节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希望能向更多的人展示和推广我们的技艺。在风筝节现场,我通过向大家演示和与观众互动,让游客亲身感受了空竹的魅力。许多人对我展示的技艺表示赞赏和好奇,纷纷向我请教空竹的玩法和技巧,我感到很开心。”在采访本上记录下这些传承人感受,也让我感到很充实。
  伴随着天空中飞舞着的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风筝,从四面八方赶来参与这场春日盛会的朋友们,一起度过了开心的风筝节。
  阳春三月风筝节 非遗文化代代传
  【文明新城小记者】复旦二附校 赵康成
  3月30日,我作为“文明新城小记者”,来到了新江湾城第十七届风筝节进行采访。
  在活动现场,有许多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和展台,如风筝、青团、布艺、空竹等。也有许多前来游玩的游客,他们个个笑容满面,都沉浸在活动的喜悦当中。
  首先,我看到了青团的非遗传承人,便上前采访。传承人首先介绍了青团的制作过程:把糯米粉和蔬菜汁混合在一起,和成面团,经过发酵之后再揉成型。青团里可以加入各种各样的馅,如豆沙、肉松、蛋黄等。把馅包进面团里,蒸制、出炉,便完成了。接着,她又介绍了青团的来历。吃青团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据说春秋时期有一位忠臣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饥饿的国君吃,人们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于是就有了吃青团的习俗。
  我们又在另一个展台看见了许多绚丽多彩的作品,但仔细一看,发现这些作品都是用布做的。经过非遗传承人的介绍,我了解到这是布艺画。它的制作过程是:先取一块或多块棉花,裁成想要的形状,再用很细的针丝包好,将所有形状拼起来,形成一幅画。最后可以自己想象,为作品上色,这样就完成了。传承人告诉我们,上色是一个比较难的步骤,因为上色方式没有规定,全靠自己的审美和理解来完成。所以在制作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一步上,要思考很久。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乐趣。风筝越飞越高,寄托着我们的理想。我们也十分期待明年的风筝节!
  阳春三月鸢舞樱,小记者们采访欢——记新江湾城风筝节所见所闻
  【文明新城小记者】同大实验学校 徐君浩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苏醒的三月周末,我作为“文明新城小记者团”的一员,参加了新江湾城街道第十七届风筝节。
  我们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首先来到了集合点。待穿上小记者特有的黄色小马甲,以及手持采访专用文件板时,我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油然而生。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了解了大致的采访流程和技巧,随后我们就俩俩组合,新城小记者团正式出发啦。
  小记者可真不好当啊,烈日炎炎宛如盛夏,刚跑到户外的活动区,我已经汗流浃背了。但我们不畏炎热,积极地寻找着采访对象。突然,我看到一位正在做风筝的老奶奶,便冲上前去问:“您好,请问您作为风筝制作的非遗传人,您有什么心得体会吗?”老奶奶一脸尴尬:“我是附近的居民,风筝爱好者……”哈哈哈,我真的是有些唐突了,缺乏经验啊!
  有了第一次鲁莽的教训,我们开始学会观察:一位穿着传统盘扣红色中装的叔叔映入我的眼帘。只见他左手娴熟地转动着纸张,右手的剪刀如行云流水般在剪纸上丝滑舞动,不一会儿,一张代表着“自信,认真,幸运,平安”的幸福草剪纸诞生了。我怀着敬佩之心,上前问道:“叔叔,请问您学习剪纸多久了?请问您是怎么做到徒手脱稿来剪纸的?”他微笑地看着我:“我学习剪纸二十多年了,因为热爱,所以一直练习,我早就将这些图案详熟于心了。”这番操作让我悟到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这时,一位年轻人走来,告诉我们这位叔叔是他的师傅,是一位剪纸非遗传人,果然名不虚传呀。叔叔赠与我幸运草,我们还愉快地合了影。
  首个采访任务完成,我也放松了很多。这时,我看到很多人不亦乐乎地在玩耍空竹。耐心教大家玩的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姐姐。她一见到我穿着标志性的小记者服,便笑眯眯地主动接受我们的采访。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空竹不仅可以强身健体,等技艺娴熟了,还可以玩各种花式,那就晋升为一门杂技,很有趣味性。她们之所以这么坚持,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姐姐们还曾经获得过全国空竹大赛一等奖,真的是“行行出状元”啊!
  时间过得真快,不一会儿就到了记者团集合时间。我们都兴奋地分享着今天的采访经历,意犹未尽。老师们肯定了我们的进步,也对我们提出了期许。今天的活动,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锻炼了我的能力,文明新城的小记者们正在行动,来夸夸我们美丽的家园,真是充实的一天啊!
  文明新城小记者采访“初体验”尽显专业范,期待大家的新发现、新作品。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