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行街道破解3万辆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停车难

2024-04-22

  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殷行街道常住人口近20万,人口密度大,老旧小区多,受客观因素影响,车辆的停放、充电乱象屡见不鲜。为此,殷行街道积极寻找解题思路,坚决守牢城区安全底线。
  智能车库升级3.0版,成效立竿见影
  在开鲁二村睦邻智能车库,160余个电动自行车停车位上均有数字标码,这些标码对应的是电动自行车的车牌尾号,方便一人一车刷卡进门,固定车位有序停放。车库环境整洁,安防探头上墙,烟感报警器、喷淋系统一应俱全。
  “我们充电费用是1元钱4小时,48伏的电瓶基本上花1元钱就可以充满。如果非法改装的电瓶,或者有安全问题的电瓶,我们的设备专门设定,不会让其充电。”运营方上海琞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甘宝琪说。
  居民王先生表示,如今停放电瓶车安心多了。“现在有了车库以后停放有序,充电价格也合理。我们很满意。”
  目前,开鲁二村电动自行车数量在400辆左右。为了弥补车库车位不足的情况,在社区主干道旁,还设有多处智能充电桩。最大程度方便居民停放和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固定车位我们都会登记,像小汽车一样管理,绝对不能乱停放,我们小区的文明程度感觉也跟着提高了。”居民朱阿姨说。
  一网统管聚“势能”,戴好社区“安全帽”
  2018年以来,为解决居民生活堵点,殷行街道深入调研走访、排摸需求,聚焦非机动车停放、充电难等突出矛盾,听取居民意愿,了解百姓需求,探索出了“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居民自治、市场运作、法治保障”的工作机制,创建智能车棚,解决了辖区内3万辆非机动车停车充电问题,在全市率先实现智能门禁、智能消防、智能充电、智能探头“四位一体”的智能车棚全覆盖。
  殷行街道现有173个智能非机动车车棚,将监控、安防、消防、移动端预警装置以及管理平台连通贯穿,打造“观、管、防”一体化的闭环系统,从而形成智能化管理模式。
  在街道城运中心的一网统管大屏上,智能车棚管理平台囊括了173个智能车棚的实时监控。在现场模拟实验中,我们看到,工作人员将点燃的香烟靠近烟雾报警器周边,车棚报警系统开启,与此同时城运中心大屏上会在相应区域发出异常情况提醒。
  当安防设备感知到火情时,消防设施会自动进行灭火,控制火势蔓延。同时将相关数据传送至智慧车棚管理平台,自动生成案件,并通过预警装置将案件信息发送至相关人员手机端,提示尽快赶赴现场查看。
  “如非火灾,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端写明情况,平台予以结案。如真实发生火灾,及时拨打119联系消防前来灭火,同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情况,便于第一时间掌握。如有人员在场,及时疏散。待火情得到控制后,通过手机端写明情况,平台予以结案,从而对整个案件流程形成闭环。”殷行街道平安办主任丁向东介绍。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紧紧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以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殷行街道立足“地域大、小区老、人口多”的实际情况,正不断创新探索数字化社区治理新方向,守好社区安全门。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