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国际创新人文社区怎么建 青年们齐发力 共谋划
2024-04-10 青年是社区治理的有生力量
社区是青年成长的重要舞台
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人民城市新实践,推进青年发展型街道建设,近日,2024年五角场街道第一期“吾友治慧堂”活动在复旦经世书局举行。本期活动聚焦复旦国际创新人文社区建设,由五角场街道团工委主办,联合街道党建办、街道管理办、区规划资源局团支部共同开展,来自复旦大学基建处、团委、发展规划处、学工部的领导、老师与十余名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为城市更新方案建言献策。五角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邵晓燕出席本次活动。
第一站 全力以“复”,街区漫步
活动参与者们沿着政肃路与国年路实地参观了解了政肃路综合体、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宿舍的基本情况。来自同济大学的社区规划师李晴为大家介绍五角场街道十五分钟生活圈规划。街道管理办工作人员详细说明了国年路美丽街区建设成效与未来复旦居民区美丽家园改造计划。
第二站 青年沙龙,共话未来
座谈沙龙过程中,区规划资源局团支部代表介绍我区推进复旦大学邯郸路以南片区更新改造的总体计划、核心项目与进展情况。城投集团设计师、上勘集团设计师分别围绕整体片区的规划设想、美丽家园的设计方案进行讲解。街道自治办、复旦居民区共同参与座谈交流。
在听完关于杨浦区复旦国际创新人文社区项目建设的相关介绍后,复旦大学的老师、同学们也开启了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复旦大学邯郸路以南片区更新改造项目纷纷支招,场面热闹非凡。
老师们建议将片区内的部分载体打造为“从0到1”的创新创业初始单元,以较低的租金或免费向学生开放,完善创新链条,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对于综合体空间,建议在学校和社区层面建立沟通渠道,倾斜学校资源进社区,在综合体空间内提供如幼儿托管、老年课堂、公益讲座等公共服务。
学生们提到,希望街区既有“国际范”,又有“烟火气”,在改造时保留部分同学们喜爱的、有特色的餐饮老店,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流动小摊,销售适合学生消费能力的日用品与食品,带动商业活力的同时,也可以方便学生的日常需求。
复旦大学李老师听闻本次活动消息,专程从外区赶来参加。作为复旦大学老师同时又是复旦居民区的一位居民,李老师对这个片区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希望国际人文社区的打造能够多听听居民的意见,在进行规划时要考虑到片区的历史以及人群特色,同时也要关注规划的关联性和延续性,让改造后焕然一新的社区可以长久地持续下去。
第三站 深度探讨 共同设计
随之而来的40分钟参与式工作坊,更是一场思维与创意的碰撞盛会。为了进一步提升项目参与度,大家分为两个小组,针对政肃路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功能需求及使用愿景进行深度设计与构想。经过阶段性的讨论后,两组分别派代表对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复盘,提出了许多好的创意和想法,如专门的社团活动室可以吸引品牌调性相近的社团,共同打造社团品牌矩阵;公益服务空间可以让大学生有更多的志愿服务和实践机会;艺术空间供学生排练、演出、展览使用,为下一步综合体功能设计和落地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青年
街道团工委将持续聚焦青年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街校联动协作,进一步打造“吾友治慧堂”青年议事平台,引导青年群体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与社区治理,提升青年参与感、认同感和获得感,不断为五角场青年发展型街道建设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