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228 同沐文化风
2024-01-02 白驹过隙,岁末冬安。这一年,228街坊蝶变归来,成为辐射周边的公共开放空间。这一年,228街坊功能重塑,成为惠及群众的城市更新地标。这一年,228街坊人流如潮,成为品质生活的打卡聚集 白驹过隙,岁末冬安。这一年,228街坊蝶变归来,成为辐射周边的公共开放空间。这一年,228街坊功能重塑,成为惠及群众的城市更新地标。这一年,228街坊人流如潮,成为品质生活的打卡聚集新地。在这里,历史感、烟火气、运动范、文化风、时尚潮交融辉映,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步一步去解锁不一样的228吧!新地。在这里,历史感、烟火气、运动范、文化风、时尚潮交融辉映,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步一步去解锁不一样的228吧!
1952年,一粒种子落在长白这片温热土地之上,只需一场好雨,便有新芽生出。历经岁月变迁,新芽成林,这片名为“228”的城市茂林,因文化吹拂而变得更为郁郁葱葱。如今踏足此处,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里文化传承有底蕴、文化服务有保障、文化交流有创新,一起来解锁228街坊文化之风的三重内涵吧。
融旧纳新,70年积淀续写时代美学
“这里就是外公外婆以前的家吗?那时候的228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年4月,228街坊蝶变归来,8岁的欢欢与家人一起走进这里,探寻老一辈的时代记忆。踏进228街坊的一刻,联动时空的传送门悄然开启。欢欢的外婆是这里的老居民,再次回到这里,她感慨万千,“以前的228也是这样的二层小楼,现在带孙女来参观,依然有回家的亲切感。”
在新旧交织下,怎样实现历史文脉的当代传承,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当代生活有机融合,其秘诀就藏在228街坊的空间肌理中。
228街坊秉持“修旧如旧、整旧出新”的原则,在改造中采用了“挖掘、重构、强化、传承”四个步骤的记忆传承模式。从一砖一瓦一门一窗,到整个社区的基本布局,甚至小小的五金把手,在这里都得到了一定程度地保留还原。“它们用无声的方式讲述故事。我们希望这些建筑的历史底蕴,不仅老一辈的居住者可以看得到,我们的孩子也能看得到。”来到228的文化学者提出,这里的传承更新模式其实培育塑造了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系,建立起一种长久的共生与传承关系。
除了建筑风貌上的保留,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的建成为228文化传承再添阵地。步入展示馆,一件件饱含沧桑的老旧物什、一张张定格历史的资料照片、一个个再现原貌的模拟场景,让参观者仿若行走于历史的幽长轨道之上,真正走进历史现场。展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带着城市文化属性的老建筑,被赋予新的功能、新的公共属性,让人们可以亲近它、使用它,这才是老建筑最好的活法。”
文化之舟横跨70年自过去驶向当下,作为上海城市文脉最佳展示地的228,寻找到了怀旧情感与历史情结的最佳表达话语,也为未来的文化传承发展探索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IP引领,全年龄段人群乐享“诗意栖居”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全面的文化服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去228街坊逛一逛就会知道。
带上象棋,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去228街坊劳模广场旁的长廊下与老伙伴们对弈,这是工人新村老居民老刘的习惯。“228街坊就像一个美好生活大舞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来这里的居民络绎不绝。”老刘说。
作为老百姓喜爱的“家门口的好去处”,228街坊以公共性、可及度为关键词,创建了高品质的城市文化空间,并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露天电影、专题讲座、趣味运动会、文化点单配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这里火热开展,为居民打造了家门口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据悉,自228焕新开业至今,已开展各级各类文化活动7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6000余人次。“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背后,是市民对于228文化IP的高度认可。
让文化“进驻”生活场景,不仅是对文化服务数量做加法,更是在文化的触及率和影响力上做乘法。在228街坊,无论是退休老人、新时代奋斗青年还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服务项目。年代秀、曲艺说唱,让老年人重温旧时经典;草坪音乐会、室外瑜伽,让青年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享受生活;橙市画卷,让“小小艺术家”在画布上演绎心中的美好城市……
这里的文化服务项目众多,但绝不是“一张面孔”。丰富的阵地和场景资源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巨大支撑。小而精的剧场、静谧优美的咖啡馆、白天绿草茵茵,夜晚灯光点点的绿地广场,一个个富有生机活力的空间在228街坊各处绽放,让228凸显别具一格的魅力,逐渐成为人们近悦远来的文化空间和人人向往的诗意栖息地。
破圈融合,跨越边界解锁“多向奔赴”
作为沪上历史文化潮流新地标,228街坊如何将文化内蕴扩出去,打造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是它保持高人气的必答题。走进228街坊,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这里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文化容器”,而是一个互动的、多元的、“可生长”的文化交流平台。
通过多资源联动,丰富文化的表达形式,在文脉赓续与形式创新中增强吸引力,是228街坊的创新做法。“文化+科技”让传播更有趣。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内的新晋网红——机器人文小白,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娓娓道来“二万户”的变迁历史,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工人文化与新媒介技术的融合和叠加,创造出了新颖的体验场景和亲切的交流方式,更加适应群众文化接收的特点。“文化+公益”让传播更有爱。传统文化与公益服务的共融在228睦邻集市上焕发多样精彩,传统手艺、地方特产、非遗展示、健康咨询等各类服务项目一应俱全,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赏,为居民带来别样惊喜与欢乐。“文化+商业”让传播更有料。1号楼“光明”老品牌的嵌入,将老上海生活、老品牌价值的展现融入周边居民的生活圈,同时又成为唤醒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方式。一杯“上海咖啡”飘出时代醇香,让品质依旧,情怀有托。
值得一提的是,228的文化“破圈”不仅是交流方式的创新,也是交流范围的拓展。“将整个228街坊及其周边区域乃至更大范围视为一个系统有机体”是这里的规划方向。未来的228街坊将秉持全域理念,跨越边界,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半径所达范围,内圈、中圈、外圈三圈串联,努力成为辐射周边的网红服务平台和文化载体,将文化之风惠及更多人群。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公共空间的魅力离不开人文艺术和精神传承。如今的228街坊,自然风景和人文风光交相辉映,历史建筑与现代装饰新旧交织,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绿地可休憩,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正在这里变为现实。未来,228街坊将继续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增强文化表达力、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