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养老在“身边”

2023-11-06

  鞍山四村第一小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上海市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曾是大量工厂工人、劳模居住的地方,如今,当年的工人早已年老退休,社区内60周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达48%,鞍四(1)居民区党总支带领居委干部们通过“走四百”,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社区中老人的急、难、愁、盼。
  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是民之所盼、民生大计
  “阿姨,您的血压和血糖都正常,以后要继续保持。”走进鞍山四村第一居民区老年活动室,社区家庭医生正在为老人们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完成测量后,医生们耐心地讲解健康知识,叮嘱老人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调节情绪,注意饮食,适度锻炼。鞍四(1)居民区党总支、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联合社区家庭医生,每周在社区内开展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和健康讲座活动。老人们纷纷表示,医生进社区量血压、测血糖很贴心,让大家足不出小区就享受到了服务,真是便民、惠民。
  在一旁的老年活动室阅览室里,74岁的退休教师刘雪兰,正戴着老花眼镜在读报纸。她跟老伴住在小区里,每天吃过早饭后,步行2分钟就能到达老年活动室。老伴爱运动,在活动室内打打乒乓球,累了再和老邻居们“嘎讪胡”,谈及在这里的生活,老人笑称老年活动室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老有所依、团结互助,邻里相亲将助老社打造成了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
  鞍山四村第一小区,有独居老人近300名。居民区党总支发动党员志愿者与老人们结对子,志愿者们每天给老人打电话、发微信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
  志愿者和居委干部定期入户走访独居老人,来到老人家中,详细询问老人的生活以及身体状况,叮嘱老人要时刻关注身体健康,合理膳食,与老人们聊天话家常,陪伴老人,为他们送去精神慰藉,帮助老人打扫房间、晾晒被褥和衣物、定时为腿脚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等。
  此外,居民区党总支联合物业定期对老人家中的燃气、电器、电线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老人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大家都会尽力帮助解决。志愿者们时常帮老人开药、陪老人就医。“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大家常说,“我们会经常上门看望老人,从生活和精神上给予他们关心和照顾,让志愿服务更有温度。”
  老有所为,从“被动”到“主动”,积极式养老促有为,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随着鞍四(1)居民区进入新发展阶段,老年人的社会角色逐渐从接受照顾型向寻求社会参与型转变。让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实现积极养老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鞍山四村第一居民区,退休老居委主任带领退休居委干部、志愿居民,组建“便民调解工作室”“我爱我家志愿服务队”“花草社”。调解室肖春英老师说:“调解室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在居委会与居民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在小区停车难问题讨论,创建美丽家园的各项工作中,我们都积极参与。”党总支充分发挥老党员的带头作用,为应对居民对于加装电梯的需求,成立了以分支部书记为核心的“红色加梯支援队”,解答居民对于加装电梯的各种疑问。
  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在社区中的“头雁”作用,他们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做到“有所为”,助推社区治理。
  老有所乐,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文化式养老乐趣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简单的物质养老显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文化养老渐渐成为一种趋势。每到周二、四下午,鞍四(1)老年活动室的音乐就准时响起来了,一场音乐会即将开始。随着指挥的手举起来,“夜莺合唱队”开始了大合唱,伴随着悦耳的歌声,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除了合唱队,还有编织队、舞蹈队……鞍四(1)居民区积极地将文化活动融入养老服务中,促进老年人精神健康。给百岁老人过寿,重阳节为高龄老人送长寿面,推行以“尊老、敬老、养老”为主题的“孝”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在文化养老的实践中,鞍四(1)居民区不断强化爱老观念,为老年人安排适当的文化活动,守护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幸福的晚年生活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鞍四(1)居民区党总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形成社区养老特色。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积极探索创新社区自治,为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努力开展各项工作。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