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历史 古建营造 点燃四平少年对建筑学习的热情

2023-09-18

  搭建历史,古建营造
  9月15日下午,四平路街道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搭建历史,古建营造”的建筑科普活动,由同济大学建筑系叶心成老师现场授课指导,辖区内13名青少年踊跃报名参加。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场古代与现代、专家与青少年的碰撞交流,让这个秋日午后别样热闹精彩。
  江南水乡  美誉天下
  本次活动围绕江南水乡建筑中美誉天下的乌镇建筑展开话题,老师借助图片、视频资料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设计建造思路,并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让孩子们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匠心独运,了解古代建筑者的巧夺天工,从一砖一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科创体验  古建景观
  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同学们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体验了一把古建景观搭建全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拆、拼、插、黏,仔细研究、细心探索,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将一张张木板材料搭建出小桥流水、乌蓬小船和轩榭廊坊等乌镇建筑景观。既激发了学生们对建筑历史的兴趣,又培养了科技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
  科普教育  创新精神
  2个多小时的活动中,同学们始终带着高涨的热情参与其中,时而仔细倾听、时而好奇提问、时而探索思考、时而动手实践。
  活动结束后,叶心成老师也为同学们的好学精神所打动,不禁感慨:孩子们对中国古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搭建过程非常专注,每个人都坚持完成作品,不言放弃,精神可佳!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和了解爱上中国古建,保护好中国古建,并把中国古建传承永远。
  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有的说:乌镇真美,我也想去看看!有的说:我要带着今天的作品去乌镇,见证真正的江南水乡!还有的说:今天通过叶老师专业讲解,学会从建筑师的专业角度看世界,欣赏各种建筑设计,定会受益匪浅!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加强对青少年人文历史教育和建筑科普教育,引导他们多动手、多实践,既能挖掘青少年对古建筑科学的兴趣和志向,又能培养他们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近年来,四平路街道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科技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的思路为导向,积极发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教育普及功能,同时依托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资源,以“资源+服务+社群”的模式,致力于打造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中的宣传阵地,形成良好的科普文化氛围,此次活动便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