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邻里互助 志愿者们上岗服务 老人群体充分保障 冬日里请查收来自我区各个社区的浓浓暖意
2022-12-30 近期,随着新冠感染者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如何保障社区居民的求医问药需求、生活物资需要,怎么为老年群体等做好重点保障?各个社区正迎来一次大考。
在我区的各个街道和社区,践行着人民城市理念,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接力做好服务,邻里互助不断上演,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人民城市,文明先行,正成为冬日各个社区里的浓浓暖意。
社区发出倡议书,邻里互助共享药品
随着居民就医、用药需求的不断增加,有不少社区居民面临药品储备不足、用药紧缺等问题。我区各街道一方面充分协调医疗医药资源,同时也向社区居民发出倡议,呼吁社区大家庭中的居民守望相助。大桥街道、长海路街道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安排各项工作,延吉新村街道、定海路街道、新江湾城街道等通过公众号等平台发出倡议书,请大家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将多余的药品、物品共享给急需的邻居。同时建议居民减少聚集性活动,不聚餐、不聚会,少走亲访友。
各个居委鼓励居民通过楼群、小区等微信群发起支援和帮助,有些小区还建立了互助共享药品和消毒用品群。
“谁有成人泰诺林?家里有个孕妇高烧,只能吃这个。”12月中旬夜里,控江路街道645弄居民区防疫互助群里,有一位孕妇家属在群里发出了药物求助信息,描述孕妇发烧严重、但买不到药头痛难忍。就在求助发出去不久,就有多位居民询问,将药物送到其手中。
四平路街道发出“疫情关爱互助”倡议后,各居民区纷纷响应,“爱心共享药箱”“药品互助群”“跑腿送药服务”,各种凝聚了智慧的爱心举措及时“上线”,温暖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谁家有多余的温度计?”鞍山一村第三小区189弄的王先生在社区邻里互助群发布了一条求助信息。居委会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将共享药箱中的温度计送上,解了王先生的燃眉之急。“多亏了‘爱心共享药箱’,真心感谢大家的帮助。”
“爱心共享药箱”里有什么?体温计、N95口罩、医护口罩、消毒片、酒精湿巾、抗原试剂盒、退热贴、暖宝宝、84消毒液……种类丰富,一部分是由居委会提供,还有一部分则由居民自发捐赠,帮助社区里有需要的邻居渡过难关。
送药、义诊,志愿者们在服务
家住四平路街道赤峰路97号的方礼兰和费佩鸣夫妇,帮邻居协调药品、送药上门,还主动挑起了楼道“药物中转站”的大旗。97号大楼,共有居民300余人,老年人很多。有居民头疼发烧求助,他们便支招解惑;有居民求助需要止咳药水,他们“送药”到门口;有居民感恩帮助,他们鼓励一起参与互助,攻克难关。夫妻俩让“志愿精神”这个词有了更温暖的定义。
在五角场街道创智坊居民区是一个开放式社区,辖区业态多、居民身份多元。社区设立了“爱心流动药箱”,同时社区志愿者、医务工作者和创智天地互联网企业上海微医医院等都加入到“问诊”“投药”队伍中。线上,社区医务工作者为主的“社区医疗应急志愿服务群”提供在线问诊服务;线下,志愿者“接单”无接触配送,提供“取货”“验货”“送货”一站式服务。
长白新村街道作为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上海推选社区之一,充分发挥辖区内志愿服务精神高扬、志愿者力量稳固的特点,在街道和居委的充分组织下,社区干部、居民志愿者等力量积极配合,为辖区居民提供充足保障,不落下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辖区内退休医护工作者、爱心志愿者成立邻里互助义诊先锋队,在确保自身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到所在居委会报到,组建邻里互助医疗支援服务队,为社区居民开设线上问诊服务,在帮助居民解答一些简单用药问题的同时,尽力用专业的知识和平易近人语言缓解居民们心中的焦虑和不安。“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希望这些药品可以帮到我们楼里有需要的人。”长白新城志愿者张建君将原有的楼组共享物资箱升级成了共享医药箱,供急需的居民们使用。长白社区的文艺爱好者周洪伟、潘美琴等志愿者还发挥专长,通过诗词歌赋、剪纸绘画等方式,释放传递正能量,为邻里上下加油鼓劲,表达了长白人抗击疫情的决心与信心。
疫苗接种,物资保障,关注社区老年群体
对于老年群体,及时接种新冠疫苗仍是必要的预防手段。各街道充分做好老人疫苗接种的推进工作。在平凉路街道秦家弄居民区,当居委工作人员了解到百岁老人唐老伯希望接种第一针新冠疫苗的需求后,立即联系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上门接种。做好留观,详细介绍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居委还为百岁老人做好回访。
在控江路街道107弄居委,社区工作人员前往看望90岁以上高龄老人,为他们送上礼品和祝福,同时向高龄老人宣传新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8号楼92岁的刘阿婆子女都在国外,平时由保姆照料,老人说自己腿脚不便,又对疫苗接种有顾虑。居民区黄书记安慰老人,并说明可以安排社区医生上门服务。阿婆在第二天便接受了医生上门评估并接种了第一针。
在殷行街道,居委干部们积极为老人疫苗接种做好服务工作。“必须要一家家跑出来。”殷行北新村片书记吴美娟在介绍片区疫苗接种工作时说。牛为民是城市名园居委治保主任,12月13日起就在疫苗接种点忙碌。居委工作人员减员,他把被子搬到居委,主动请缨一个人值班。在殷行路470弄,居委会每天晨会商议疫苗接种工作,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力争做到不漏一针一人。
大桥街道志愿者们手举倡议标牌,向来往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宣传新冠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大桥街道60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意愿。
江浦路街道针对群众焦虑、害怕、紧张等情绪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主动了解阳性人员的信息情况,对他们开展电话心理疏导。在得知一名居民购买不到抗原试剂而心急如焚时,工作人员进行耐心安慰辅导,并将自己的抗原试剂分出一些寄给他,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为了方便社区老人接种新冠疫苗,江浦路街道在辖区22个居民区开设疫苗接种专场,有接种需求的社区老人下楼就能接种。
在社区的宣传动员下,海上海居民区高龄离休老干部潘老伯,主动要求接种新冠疫苗第一针。潘老伯家人说,老伯非常喜欢外出,经常会到小区里走走看看,晒晒太阳。“我们都希望他尽快接种新冠疫苗,老人自己也很赞成。”他也成为海上海居民区年龄最大的新冠疫苗接种者。
93岁高龄的张淑珍阿婆,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社区流动疫苗接种点,顺利接种了新冠疫苗第一针。“接种好新冠疫苗后,和小区居民在一起时更有安全感。”张阿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