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路街道一党建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度百个两新党建创新案例”
2022-12-15 近日,由中共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街道工作委员会培育并报送的“以创新共享推动睦邻党建 打造生动而有温度的睦邻园区”两新党建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党建研究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2022年度百个两新党建创新案例”。
长海路街道积极探索做强园区睦邻党建,持续深化睦邻园区建设。以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上理工科技园)党群服务站为旗舰站,融合园区、社区、校区资源(“三区融合”),统筹辖区内多座园区、楼宇党群服务站联动发展(“多站联动”),以创新共享推动“党建一家亲”,打造生动而有温度的睦邻园区,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创新共享推动睦邻党建 打造生动而有温度的睦邻园区
上理工科技园是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区政府,按照“一园多基地、一体加两翼”战略规划而创建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园区总部地处长海路街道,属于杨浦知识创新区总体规划中的东片高校集聚区和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滨江功能带。长海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将园区“党建+”赋能价值链与产业链,与园区、企业文化和发展愿景深度结合,融合区域大党建高地和睦邻园区建设,打造上理工科技园党群服务站开放服务联动平台,以“凝聚党员、服务园区、推动发展”为宗旨,派驻专职党群工作者,输送特色党建项目,为园区内各党支部、企业和员工开展各类党建、团建活动提供共享载体和精准服务,并对园区周边企业白领、校区青年和社区居民开放,形成了“环上理工科技园睦邻党建生态圈”示范效应。
探索睦邻园区融合发展 消除情感壁垒
街道党工委着力营造园区“党建一家亲”,携手专业机构,不断强化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众筹共建”机制,用心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睦邻园区融合发展。以上理工科技园党群服务站为龙头引导企业单位开放资源,统筹“多站联动”“三区融合”,创新性地实施传帮带“联动运营”服务模式,打开“围墙”,优势互补;联络感情,跨界合作,策划出一批高质量睦邻共享主题活动,把各“两新”组织的优势展示出来,有效实现各主体双向融合,营造园区内外互补互助的生动局面。
注重提升白领业务技能 突破资源壁垒
依托党群服务站(点),街道和园区党组织打造了“午间一小时”“悦读吧”“都市驿站”“党建书苑”等党建品牌,按需策划,组织“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更实在”的学习培训项目,确保“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定期公示活动内容,同步在“长海红湾”公众号发布,根据参与覆盖面和实际效果进行动态评估调整,强化监督。
党群服务站(点)除提供入党宣誓、培训、组织生活等制度性安排外,配备“园区大家庭”系列便民服务菜单,提供书法、阅读、创业指导、法律维权、普惠金融、妈咪小屋、烘焙、理发、小电器维修等便民服务;根据需求开设瑜伽、舞蹈、中医和心理咨询讲座;推出自媒体运营、语言培训、商务礼仪等系列增能活动,在党建赋能下实现融会贯通、资源共享。
特色项目促陌邻成睦邻 打破管理壁垒
以睦邻党建实现“破圈”效应,激发园区、校区、社区参与活力,推行联席会议和党建轮值制度,努力实现“发展共商、资源共享、园区共治”。园区党群服务站大力推行党群特色项目:创立组织、培育了睦邻园区白领社,对接青年创客,定期安排书法、读书、影视赏析活动;注册成立园区党员志愿者和党建指导员队伍,夯实党建工作的“两个覆盖”;街道统筹管理、打破壁垒,对接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开设人事招聘、法律顾问、融资贷款、投资创业等精准服务,推出企业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促成企业由“陌生人”变成“好邻居”。
助力疫情防控 构建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针对沪上疫情形势,园区发挥党群服务站平台载体作用,前移防疫关口,力推疫苗“应种尽种”。众多“两新”组织发挥各自所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捐款捐物,开设园区心理咨询热线等;园区党总支建立防疫长效机制,提供政策扶持、减免房租等配套服务;“两新”党员第一时间落实社区“双报到”,截至2022年6月志愿服务2583人次,参与社区、校区核酸检测和物品保供,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园区企业上海迪安医学检验所成立抗疫一线临时党支部,将堡垒建在最前沿,24小时不间断支撑上海疫情防控所需的高强度、高精度核酸检测任务;尚体健康科技、上海跃动跳绳两家党支部积极落实“社区健康师”项目,采用在线直播、手机微课方式,提供线上健康指导服务。各方共同打造“无疫园区”,构建坚实的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坚持党建引航新业态 “暖新”服务凝聚新动能
业态“新”在哪里,党建就“跟”到哪里,虽“人员流动”,但“心有所属”。不断扩大党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号召力、凝聚力,深入开展“暖新”向心力行动,在园区党群服务站设立“暖新.长海驿站”,探索常态化服务机制。深入辖区快递、外卖网点开展专项排摸行动,分类建立台账,做好思想引导和延伸服务,扩大覆盖面;开展党组织送清凉“暖新慰问”,持续提供疫情防护培训保障。依托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手机充电、饮水就餐、休息如厕、免费医疗物资、爱心雨伞等贴心服务,开放园区党建活动和学习培训资源,着力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培育成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力军。
实招
长海路街道党工委坚持做强园区睦邻党建品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坚持工作力量向园区楼宇党建集中、优质资源向“两新”组织倾斜,持续强化上理工科技园睦邻园区建设,打造党建新高地。
园区“两新”党组织通过专题党课、红色足迹、文艺汇演、微党课、微心愿、书记骨干轮训等形式,深入开展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和专题党群活动,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落实。街道结合区域化党建联盟,把“党建一家亲”睦邻党建文化融入园区各“两新”党组织,强化基层党建与睦邻自治“众筹共建”机制,将党群服务站(点)打造成集党建展示、志愿服务、学习培训、交流互动、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载体,助力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依托党群阵地实施破圈效应,探索“接地气、有作为、转起来、强起来”的睦邻园区共同体,大力打造“园区—社区—校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全力推动党建与非公企业成长、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融共进。
长海路街道不断放大上理工科技园睦邻党建引领下的睦邻园区建设示范效应,让辖区“两新”党建工作不断求新、求特: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凝聚人心夯实基层社区治理。巩固、发展和提升党在园区“两新”组织中的领导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导睦邻党建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二是深化“两个覆盖”,切实加强园区“两新”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让党的旗帜在园区高高飘扬,不仅要强化政治功能,更要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党建宣传推介力度和实际成效,在特色项目和活动中做强组织,扩大影响。三是完善睦邻园区长效机制建设,做足特色和亮点。力推“党建+”红色赋能深度融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关心、引导和扶持园区民营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跨界合作。不仅是要在“三区融合”“多站联动”机制下解决问题、呼应需求,更关键是让企业尝到甜头,有创新共享发展的内生动力,能互动共赢共同发展,把上理工科技园打造成为生动而有温度的睦邻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