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2-03-10新修订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56条扩容至87条,涵盖家庭保护、自我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特别保护等8个方面,以立法形式固化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有益探索,聚焦难点,层层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统筹协调社会力量参与,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全方位法治保障。
近日,在区未保办的指导下,四平路街道未保工作站联合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睿家社工服务社,开展社区儿童主任增能培训,组织儿童志愿者实践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倡导行动,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助力!
儿童工作者齐增能
儿童社会工作共成长
为帮助社区一线儿童工作者理清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内容,进一步提升儿童工作者专业服务能力,活动特邀请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付芳副教授,围绕儿童的权利、儿童的需要、儿童主任的职责与角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说明,四平路街道未保站站长、儿童福利社工及社区儿童主任近30人参加。
培训伊始,付芳副教授与儿童主任围绕儿童社会工作中常见的案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未成年人长期独立在家”“未成年人经常逃学”“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儿童家庭生活拮据”……付芳副教授与儿童主任围绕儿童社会工作中常见的案例展开热烈讨论,大家非常有共鸣,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向专家提出了工作中的“困惑”:家长需要上班,如何保证监护得当?未成年人经常逃学作为社区应该怎么介入和干预?对此,付芳向儿童主任们详细说明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上海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的相关内容,具体介绍了新成立的街道未保站的角色与定位。
随后,付芳介绍了儿童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信息排查、儿童建档、为重点关注儿童提供服务等,并指出,面对遭受暴力或侵害、辍学、重残重病、事实无人抚养、贫困等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儿童主任应协助调查、评估监护情况、了解儿童生活质量、提供儿童心理关爱、落实临时救助政策等,并详细介绍了“强制报告制度”。
本次培训以“儿童主任的工作内容与职责”为抓手,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与《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为指导,与基层儿童福利队伍建设相结合,提升儿童主任专业工作能力,促进一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小小志愿者齐发声
未成年人保护共倡导
儿童,也是未成年人保护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未成年人保护,儿童发声,让社会关注儿童权利,让社会见证儿童参与,让全社会营造起儿童保护、儿童友好的人文环境。近日,四平路街道“小童善治”同学们穿上志愿者马甲,化身“未成年人保护”小小代言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倡导行动。
孩子们穿上绿马甲,欢声笑语,热情洋溢,他们是四平路街道“小童善治”的小小志愿者,更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宣传员。派发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材料、与居民进行趣味问答、邀请居民体验儿童安全游戏,小志愿者们各显神通。
“儿童保护热线是什么?”“如果儿童受到了欺负要怎么办?”,在宣传和倡导未成年人保护的过程中,小志愿者们发挥出了大力量!向居民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六大保护,和大家讨论“未成年人保护”中的常见误区,提高了居民对于“未成年人权利”的重视程度,也提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知晓度。
更重要的是,通过小志愿者们的身体力行,向居民们证明了“儿童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与能量。大家纷纷赞叹小志愿者们的出色表现,有多位居民自发表示愿意加入“未保战队”,向她身边的更多人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让更多人关注儿童权利、守护儿童成长。
“小童善治”通过为儿童工作者增能,提升儿童服务专业水平,深度培育保障儿童权利、支持儿童成长的社区一线儿童工作者;通过为儿童搭建社区参与的平台与机会,以“儿童视角”发声,开展“未成年人关爱”倡导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参与,从而提升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与发展”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