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家门口买菜“最后一公里” 构建舒适便捷“十五分钟生活圈”
2021-11-26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长白新村街道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9+X”为民办实事体系。街道各级党组织围绕人民城市建设发展重点,聚焦“老、小、旧”民生改善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着眼于更大力度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跨前一步、积极作为,推出了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为全方位展现工作落实力度和成效,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积极营造各级党组织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大党员积极为民服务的生动局面,经过前期征集,共收到案例35篇,并初步遴选出其中15篇优秀案例,在“长白在线”微信公众号集中展示。后期,我们将通过“线上投票+线下评审”的方式,评选出长白新村街道“我为群众办实事”十佳案例,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案例八
打通家门口买菜“最后一公里” 构建舒适便捷“十五分钟生活圈”
一、问题背景
民治路居民区位于军工路民治路交叉口道路尽头,位置偏僻,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加之军工路高架快速道路及铁路的阻隔,造成民治路居民区与周边菜场、超市等民生服务基础配套设施距离较远,“买菜难、买菜远”成为困扰居民群众的一件烦心事。
民以食为天,如何改善这一关系着群众生活幸福感的民生问题,打造更加舒适便捷的“十五分钟生活圈”,长白新村街道跨前一步,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主动作为,寻求破解民治路居民买菜难的可行性方法,以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基层社区治理。
二、主要做法
强化责任担当,建方案抓落实
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这件事关居民“菜篮子”的民生大事,第一时间落实相关责任领导与责任科室,明确时间节点与解决方案,定期抓反馈、抓落实。在多方研究和科学测算下,决定在民治路居民区引入第三方生鲜超市满足周边居民生活需求。
在如何合理布局生鲜超市这一关键问题上,主要领导及职能科室负责人多次实地考察,围绕生鲜超市辐射范围、人流车流、停车问题、消防安全等具体问题,召开现场办公会,确保生鲜超市前期筹备工作妥善准确,为后续打下坚实基础。
部门携手联动,聚合力促成效
为引入优质安全的生鲜超市,让居民在家门口体验到便捷可靠的生鲜供应,社区服务办、社区管理办、社区营商办等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多次赴现场勘察,征求居民意见,确定了生鲜超市的最终选址。
在运营上,通过对4家生鲜超市运营方在运营资质、运营规模、服务方案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同时,结合居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最终选定了第三方生鲜超市运营方,并以零租金的方式补贴给超市,让群众成为生鲜超市的“受益者”。
打通线上线下,多渠道保供应
为保障菜品菜式供应充足、新鲜健康,生鲜超市采取线上商城、线下进社区的模式,与蔬菜种植基地、农场、新鲜肉类供应市场直采对接等形式,提供绿色健康、种类繁多、物美价廉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各类新鲜肉类及冷冻水产品,最大程度满足了社区居民的“菜篮子”需求。
此外,考虑到老年居民买菜存在走不动、拎不动等难题,生鲜超市还为周边老年居民提供送菜到家服务,专门为老人、残疾人提供“你买菜,我来送”服务,居民只需一个电话,就能享受足不出户、隔空下单,新鲜菜品第一时间送到家、送进门的服务。
三、成效经验
回应诉求重推进,装满居民“菜篮子”
从居民意见收集,到调研分析,再到生鲜超市落地,街道党工委始终把群众的诉求当作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动力。在整个生鲜超市的落地过程中,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提高站位,积极联动相关部门迅速落实便民超市进社区的方案,解决了居民身边“菜篮子”的需要。
精准对接畅沟通,盛满居民“碗筷子”
目前,便民生鲜超市已正式开张4个多月,每天光顾的周边居民络绎不绝。在实际运营管理中,街道与居委会重视后续管理与追溯工作,积极与生鲜超市运营方沟通,将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建议,及时告知运营方,督促生鲜超市更好地完善服务、优化菜品,用更新鲜安全的菜品,来丰富居民“碗筷子”。
市场运维促升级,填满民生“心窝子”
目前,便民生鲜超市运作稳定,有最新的促销活动均会通过居委会第一时间广而告之,形成民有所需、我有所供的良性互动。据悉,后续超市还将继续“改版”,期间,店内所有蔬菜、水果、海鲜、肉类,全部特优价出售,全新升级后的生鲜超市将以更多元化的服务方式让周边居民享受到更多姿多彩的美食。
居民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便民生鲜超市虽小,却解决了周边居民的民生大事。长白新村街道用心用情用力地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将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把民生工作抓实抓细,让居民的“菜篮子”更充实,让家里的“烟火气”更芬芳,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