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沪创新 真知卓检 网购胶水现“猫腻” 别让“李逵”变“李鬼”

2025-04-27

  在当今电商蓬勃发展的时代,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少陷阱。当你满心欢喜在网上下单,以为买到的是心仪的品牌正品,却没想到可能是假冒伪劣商品,这样的遭遇实在让人糟心。区检察院就办理了这样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件。
  2024年4月,区检察院依托法治副园长机制,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湾谷科技园区某企业知识产权被侵害:市场上有人在销售假冒该企业知名品牌胶水。该品牌胶水在行业内口碑极佳,深受市场认可和消费者信赖。
  经初步调查,承办检察官依法监督公安机关立案,后依法提前介入,积极引导公安机关围绕“资金流”和“信息流”侦查取证,全面梳理资金流向、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并固定,明确侦查方向和证据收集标准,深挖上下游犯罪。
  经查,从2023年3月起,被告人魏某未经权利人许可,通过电商店铺将假冒某品牌注册商标的胶水销往我区等地。同一时期,被告人万某同熊某某,借助多个电商店铺大肆销售假冒某品牌胶水,销售金额高达40余万元,熊某某负责其中一家店铺客服,参与销售金额达11万余元,魏某的销售金额也有11万余元。
  2024年8月,公安机关陆续将魏某、周某某、万某、熊某某等人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移送审查起诉。区检察院综合考量各犯罪嫌疑人在共同犯罪中的情况,对情节较轻的周某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发行刑反向衔接检察意见书,由市场监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在公诉环节,区检察院积极促成犯罪嫌疑人与权利人就民事赔偿进行磋商,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魏某、万某、熊某某提起公诉,同时帮助权利人向区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最终,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权利人当庭对被告人表示谅解。2025年,上述三名被告人均被判处刑罚,并依法适用缓刑。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看似只是简单的商业行为,实则危害巨大。对于企业来说,这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损害品牌声誉,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承办检察官称,“就像这次案件中的某胶水品牌,消费者买到假冒产品后,可能会对品牌产生负面印象,以后就不再购买了。对于市场环境而言,这种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秩序,让那些诚信经营的商家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落实“一案四查”
  区检察院推动监督与办案融合,拓展法治副园长综合履职,发掘现有诉讼制度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效能,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途径,帮助企业挽回损失,解决民事诉讼管辖难点,实现对知识产权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保护。
  拓宽监督渠道
  从法律监督角度,依托机制走访调研,精准拓宽监督线索渠道,加强行刑线索双向移送,引导公安机关全链条打击犯罪,斩断侵犯知识产权“黑产”链条。从法律监督角度,依托机制走访调研,精准拓宽监督线索渠道,加强行刑线索双向移送,引导公安机关全链条打击犯罪,斩断侵犯知识产权“黑产”链条。
  助力权益修复
  在权益修复方面,主动听取权利人意见,保障其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督促犯罪嫌疑人退赔,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检察官说法
  在网购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细甄别商品真伪。同时告诫电商经营者们,守法经营、尊重知识产权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任何试图通过售假获取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尊重知识产权的市场环境。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