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智库力量 上海财经大学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2025-04-23

  近日,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专题研讨会暨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举行。本次活动聚焦“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贸易”主题,发布《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中美经贸关系演变及中国经济转型方向。
  研究中心:探索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上财模式”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致辞中谈到,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推行的关税加征、技术管制等政策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积极应对挑战,同时科技创新为全球格局重塑注入新动力。
  活动现场,刘元春校长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王一鸣副理事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姚洋教授,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首席共同为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揭牌。据悉,该中心凝聚了海内外优质宏观经济研究力量,深度融合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致力于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具有扎实学术支撑的经济洞见、决策建议和长期治理方案,在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发展、培育卓越人才道路上探索出“上财模式”。
  专题报告:解析中美贸易风险与应对策略
  “特朗普2.0贸易政策极端且充满不确定性,这背后反映出美国国内多重问题。”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院赵琳副教授代表团队发表《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团队认为,极端的贸易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美国国内矛盾。此外,对于2025年一季度中国外贸的现状,赵琳指出,我国外贸虽整体平稳,但也面临挑战。对此,团队建议,对中国而言,短期可实施多元化政策,如延缓人民币贬值、补贴出口企业、适时抛售美债等;长期需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在国际经济舞台的话语权,以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主旨演讲:稳内需、促转型、谋共赢
  主旨演讲环节,王一鸣、姚洋、李迅雷依次发言,分别作题为《增强内需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特朗普关税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与动力》的主旨演讲。
  面对外部冲击以及后续的巨大不确定性,王一鸣表示,应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内需,加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着力提振消费能力,稳定国内经济基本盘。他建议,构建扩大投资和提振消费的良性互动机制,做大做强国内经济循环,以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姚洋主张聚焦稳定财政与房地产基本盘,精准施策促谈美国,以务实合作推动中国参与新一轮全球化格局重塑。他表示,中美贸易战“没有赢家”,应“以打促谈”,中国应争取与理性力量沟通空间,主动扛起自由贸易大旗,为“没有美国的下一轮全球化”做好准备。
  “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主要是靠投资驱动,但是这种模式下也引发了一系列结构性失衡问题。”李迅雷表示,面对这些挑战,未来需要推进一系列财税制度改革激活内需,打破阶层固化,促进从“投资驱动”向“消费牵引”的转变。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协办。活动汇聚政产学研多方智慧,为中国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上海财经大学表示,将继续发挥智库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培育卓越人才方面贡献“上财力量”。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