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 艺启未来——杨浦区少年宫第二届文创AI作品征集活动圆满落幕
2025-04-22 近日,由区少年宫工会主办的“AI赋能 艺启未来”第二届教职工文创AI作品征集活动十佳作品发布会在少年宫一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活动以“AI+美育”为核心,通过教职工自主创作的AI融合作品,展现了数字技术赋能美育教育的创新成果,为教职工搭建了展示创意、探索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舞台。
AI技术激活传统文化 教职工创意百花齐放
活动自2025年1月启动以来,得到了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参赛作品涵盖AI音视频、图片、文学作品及程序设计四大类,既有对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少年宫历史文化的数字化演绎,也有非遗技艺与AI生成的跨界碰撞。
经教职工投票与专家评审,十项作品脱颖而出。发布会上,获奖教师依次登台展示创作成果。
十佳作品发布跨界融合显巧思
沈弢老师的《百年杨浦滨江》AI海报,通过AI技术复刻杨浦滨江工业风貌,融合红色文化与现代审美。
谢圆老师、邬正平老师的《弦筑滨江》AI视频,以非遗民乐与江轮汽笛声为媒,讲述杨浦工业遗产的当代重生。
孙杨雪儿老师的《宫“猫”奇遇记》,利用AI生成技术,以猫咪视角呈现少年宫的教育空间,传递人文关怀。
卫君老师、贝蕾老师、蒲俞先老师的《时间的弧线》AI歌曲,通过DeepSeek生成歌词、Sonus编曲,将少年宫历史与童年记忆化作动人旋律。
颜慧珍老师的《AI赋能非遗智创》通过AI生成剪纸风格图像与动态视频,让非遗纹样与工业建筑对话。
郑瑾伦老师的《杨浦AR地图笔筒》、陈雯洁老师的《民乐徽章》等作品均以AI技术突破传统艺术边界,体现教育工作者对科技赋能美育的深度思考。
吴虹怡老师的“随机抽取程序”,利用DeepSeek快速生成个性化班级管理工具。
阮昊艺团队的《AI戏搭子》为戏剧排练提供虚拟角色互动场景,突破时空限制。
蔡凌老师的《蝉趣时光》舞蹈音乐,通过Suno和豆包平台实现AI辅助作曲,探索艺术与技术的协同创作。
跨学科协作与教育实践 AI赋能的未来已来
活动不仅是一场创意比拼,更展现了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少年宫工会主席在主持中表示:“本次活动是美育与科技融合的生动实践。未来,我们将继续以AI为支点,推动数字素养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为教职工创造更多‘跨界破圈’的成长机会。”
专家点赞:AI是工具,更是文化创新的桥梁
活动现场,解放日报记者龚洁芸对本次展示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十佳作品不仅展现了AI技术的多元应用场景,更以教育者的视角挖掘技术的人文价值:“从滨江历史到童趣叙事,从非遗活化到课堂工具创新,这些作品证明,AI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激发教育创造力、传承文化基因的新载体。”
未来,区少年宫将持续探索AI赋能教育的创新路径,让艺术教育与现代科技的革新在校外教育中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