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双轨培养新模式 控江中学启动致海书院人工智能课程
2025-03-24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上海市控江中学致海书院紧跟时代步伐,于2025年2月10日正式启动致海书院人工智能课程,致力于在“人工智能+”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智能交互能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
控江致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
上海市控江中学“致海书院”是在“前滩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的“致海书院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计划”,旨在通过整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顶尖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打造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育才新模式。书院通过校内校外同频共振,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索的平台,赋能教师转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致海书院的培养方案涵盖了通识教育与个性化选择,通过发展导航课程、生涯指导课程、学术交流讲座、科普活动等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同时,书院还提供个性化选择,包括竞赛活动指导、学术课题指导、小组“读书会”以及社会实践课程,全方位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名师引领:启航AI教育新程
致海书院的人工智能课程汇聚了一批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多年的优秀教师。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更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教师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学生开启人工智能的大门,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成长。
本期课程邀请到了同济大学高级工程师、副教授任浩琪老师。任老师自2005年起深耕集成电路、移动多媒体、无线通信及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工学博士学位和十余年国家级科研经验。他主导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等10余项关键技术攻关,在多媒体编码优化、智能芯片设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并斩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及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除了学术成就,任老师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教育,担任“大唐杯”“华为ICT”等全国高校竞赛的指导教师,带队屡获特等奖、一等奖;同时专注青少年科创课题孵化,培养百余人在国家级赛事中获奖。他将前沿技术动态与实践教学结合,构建“理论+实践+竞赛”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助力学生掌握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AI探秘:从理论基石到实践前沿
第一阶段课程 人工智能基础与核心算法
本课程追溯人工智能自达特茅斯会议诞生以来的重要里程碑,涵盖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等基石知识,以及图灵测试、控制论等经典理论。在此基础上,学生系统学习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框架及其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岭回归等算法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使用Python和scikit-learn库进行数据建模、预测分析和性能评估。此外,课程内容还包含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算法,帮助学生掌握特征选择、节点分裂、树剪枝等技术,并理解集成学习的思想,以及如何通过随机采样和特征选择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建立了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系统性认识,掌握基础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并具备初步的编程实践能力。
第二阶段课程 实践应用与探索
从开学至今共开展了五次活动,学生进入了更高级的应用领域,通过实践项目深入探索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通过共享单车需求分析和人口普查数据集的分类器效果比较等实践项目,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了数据分析和模型优化能力。课程还包含预测建模与支持向量机(SVM),学生利用核函数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以解决线性不可分问题,并通过实际案例理解SVM在分类和回归任务中的强大能力。课程还涵盖聚类分析与无监督学习,学生学习了k-means、DBSCAN和近邻传播聚类(AP)算法,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并使用轮廓系数等指标评估聚类效果。
通过第二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并在实践中培养了创新思维。
能力塑造:培养AI时代尖兵
致海书院人工智能课程开展是控江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致海书院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帮助他们在高中阶段就建立起对人工智能的深刻理解和浓厚兴趣,为未来在相关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控江中学致海书院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课程体系,培养能够与人工智能交互、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