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区 花园微治理诠释小空间里的大民主
2025-02-28 清晨的阳光洒在武东路20弄汇文苑的“yang乐园”,花圃中的月季花仿佛在一夜之间苏醒,红色的花苞争先恐后地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在五角场街工委的积极推动下,辖区内不少社区闲置空间被改造成睦邻花园,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增进了邻里交流。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空间,却承载着满满的民主力量,成为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的生动缩影。
花园共议:倾听民声,汇聚民智
睦邻花园是居民日常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为了更好地了解、收集社情民意,五角场街工委在花园里设立了“议事角”,定期开展“花园议事会”“民情恳谈会”,代表们在与社区居民面对面的交流中,听民情、集民智、聚民力,共同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
“以前代表联系社区都是在居委的会议室里,总感觉有些拘谨,自从咱们睦邻花园建好了,在这里一边喝喝茶一边跟代表交流,就像闲话家常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来自五角场三湘居民区的居民说。
这处新建的睦邻花园位于三湘世纪花城西区北侧围墙与铁路之间形成的夹墙内,总长度约为785米,平均宽度约6米,总面积达4150平方米。原来的“三不管”地块被改造成为一个充满高科技元素、低碳环保、诗意浪漫、儿童友好的景观园林,成为居民们茶余饭后休闲聊天的首选场所。每逢选民接待日,人大代表都会到这里与居民边逛边聊,谈笑风生间聊出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新思路。睦邻花园拉近了代表和群众的距离,增进代表对区情、街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并将社情民意反映到相关职能部门,为群众纾困解难。
花园共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从规划蓝图到落地实施,睦邻花园建设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人大代表作为桥梁纽带,统筹资源,推动建设方案与群众需求精准有效衔接。
“我们两个小区一个是吉浦路375弄(文化名园),一个是吉浦路355弄(财大公寓),这个花园正好在两个小区的中间,还把两个小区联系到了一起,因此将花园取名叫‘喆园’,也象征了两个小区团结一心、和谐与共。”
人大代表主动联系居委会,结合“大调研”工作到现场走访,通过“百脑汇”议事堂,与社区居民共同商议“喆园”建设,从公共空间得到最大程度利用并惠及最广大居民的目的出发确定工作方案,得到业委会、物业、社区群众等多方支持。“喆园”从杂草丛生、蚊虫乱飞的荒地变为现在服务两个小区的睦邻花园,离不开社区与人大代表等各方力量的共同深度参与。
五角场武东居民区的“yang乐园”本是一处荒废的健身点,在居民提出改造意愿后,街道立即牵头落实,从花园规划、器材选择,到种植方案等各环节充分听取社区意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我们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四季有花的花园,也想种一些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社区群众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区人大代表陈雪峰的大力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改造工程顺利竣工。种植的月季花不仅为睦邻花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象征着社区与人大代表共建的美好开端。以花园改造项目为契机,社区搭建起了共建共治平台,促进了群众家门口的民主参与,成为人民城市建设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范例。
花园共享:成果惠民,传递美好
五角场街道一座座睦邻花园正是我区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的成果体现。通过不断完善花园设施,提升花园品质,既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也呈现了宣传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窗口。
今年的央视春晚,来自五角场街道四平居民区的“种花爷爷”朱忠德作为首位场外连线对象,和梦想小院一起出现在节目中。随后,朱爷爷应邀参加央视元宵晚会,向全国观众介绍了他亲手栽培的“上海冬日三宝”。从普通种花人到网红爷爷,朱爷爷的故事与梦想小院的改造密不可分。最初,朱爷爷只是想找一个能让更多人欣赏到昙花的地方,居委会先是建造了一座玻璃花房,随后又将花房周围的闲置空间打造成了梦想小院,居民们纷纷把自家种的花都搬到了小院里,社区规划师又为小院增加了很多漂亮的装饰,通往小院的道路也被志愿者们画上了一朵朵硕大的花朵。本来毫不起眼的社区角落就这样一点点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梦想小院和“种花爷爷”的故事也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
“种花爷爷”的故事只是发生在梦想小院里的第一个故事,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持续深入发展,今后还会发生更多、更具“烟火气”的民主治理故事。街道也将用好花园的传播力,立体、生动地展示人大代表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个个睦邻花园的成功改造充分证明了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从想法酝酿到方案制定,从项目实施到后续管理,每个环节都充分听取民意,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人大代表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人大代表有效履职、居民广泛参与、制度不断完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在基层治理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