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光闪耀我区 新年论坛科技感十足

2025-02-19

  2月16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内座无虚席,一场以“新质生产力与未来文明”为主题的2025新年论坛在此启幕。作为杨浦区大创智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学术地标,这场论坛不仅汇聚了材料科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与企业家,更以“科创+人文”的双轮驱动模式,为我区打造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注入新动能。
  前沿科技赋予区域创新新动能
  新年论坛首先聚焦于前沿科技及其对区域创新动能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发表了题为《新质材料 启创未来》的主题演讲。“纤维科学从传统纺织到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展示了纤维技术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智能材料和太空探索等前沿领域。”朱美芳院士特别指出。
  与此同时,中国商飞工程总师、C909飞机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商飞科技委常委陈勇也带来了《国产喷气客机关键技术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他介绍了国产商用飞机的战略意义与产业链带动效应,并着重分析了国产喷气客机在攻克失速、结冰技术难点以及发展安全智驾技术等方面的进展。陈勇强调,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是国产喷气客机发展的关键,而微观尺度的优化技术则为飞机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可能。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在《科创,加速前行》的主题演讲中,进一步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和重要性。“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丰硕,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协同并进,为下一轮产业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域发展的“复旦方案”
  产学研融合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本次新年论坛上,多位嘉宾就这一主题发表了见解。
  中科新松有限公司董事长、复旦科创企业家营校友杨跞发表了《“机器”工人》主题演讲。他回顾了制造业的演进过程,指出了智能制造的两大研究方向,并分享了机器人产业对应性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成果。
  复旦大学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科研处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郁金泰教授则带来了《老了能否不糊涂?阿尔茨海默病120年抗争史给我们带来的启发》的主题演讲。他详细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症的新型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为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我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英伟达之道》作者、资深科技记者、前华尔街分析师金泰(Tae Kim)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窦一凡教授的在线对话,则从金融与科技的多元化视角分享了英伟达成功模式的洞察,并深入剖析了英伟达CEO黄仁勋的领导风格、英伟达的技术优势、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为我区乃至上海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艺术与科创共生的“杨浦范式”
  艺术与科创的共生是本次新年论坛的又一亮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首任院长、原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发表了《现代艺术的边界》主题演讲。他从古代先哲对艺术的定义切入,以“错构”概念分析艺术作品与常态生活的边界,在探讨“何为艺术”的基础上,分享了对艺术教育终极命题的深度思考,为我区乃至上海的艺术与科创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新艺联主席黄豆豆带来了《原创之舞》主题演讲。他通过详解舞蹈《保卫黄河》与《关山月》的创作过程和表演心得,探讨了艺术家如何以舞蹈跨越语言与时空的界限。
  随着2025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圆满落幕,一场关于科技创新、区域发展、产学研融合以及艺术与科创共生的思想盛宴也告一段落。然而,这场论坛所激发的智慧火花和思想碰撞,将长久地照亮我区乃至上海的发展之路。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