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杨浦少年在劳作中仰望星空

2025-01-16

  区各级文明单位及争创单位用点点滴滴的“小治理”,凝聚起城区文明的“大气象”,让城区与单位“双向奔赴、文明共享”。区文明办推出“文明单位”栏目,精选辖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案例,聚文明之光·建人民之城。
  让更多杨浦少年在劳作中仰望星空
  区青少年科技站(区劳动教育中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家庭幸福与国家发展。为了给我区青少年提供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区青少年科技站(区劳动教育中心)围绕青少年成长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增长见闻,快乐成长。
  多措并举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教育之所以真实有效发生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身心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劳动不仅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够增强个体独立性、奋斗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为了让杨浦青少年丰富劳动体验和拥有更多劳动实践资源,探索劳动教育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区劳动教育中心的设计团队设计了“杨浦区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电子护照”,形成了杨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图谱,惠及全区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让杨浦少年在实践基地的劳动体验中创新、创智、创造。
  “杨浦区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电子护照”是一款微信小程序,将劳动教育和科技创新、智慧课堂、实践创造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成为劳动精神的践行者和弘扬者。一经投入试点,得到区域十余所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在十多个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中,实现了信息查询、活动预约、扫描签到、体验评价以及模块新增等功能,满足了学生、学校、基地和中心等多客户端体验与管理。
  如今,学生们走进“笔墨宫坊”、“区融媒体中心”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实践基地,聆听非遗传承人对传统制墨技艺、参观采编记者的工作场所、了解交通工程师的职业规划和我国的交通强国战略……让文字教育更加鲜活,触手可及。
  “周末天文台”助力青少年成长
  区青少年科技站(以下简称“少科站”)自二十世纪起就将天文作为区域青少年科普的特色,经过数十年的沉淀,建成了天象厅、天文台和天文活动室,拥有十余台天文望远镜和多项天文活动设备的硬件设施,是服务区域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履行社会责任的科普教育的主阵地。
  2018年,少科站推出了“杨浦天文”公众号,定期发送原创科普推文,通过新媒体向公众普及天文科学知识,已然成为区域品牌科普最为重要的自媒体之一。自2019年12月起,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少科站还开展了“周末天文台”亲子科普天文体验活动,通过互动讲座、天文观测、天文游艺等形式,吸引了区域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家庭参与,也通过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以及校外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为社会培养一批具备自信、睿智、有为和博学综合素养的少年。
  可以说,“周末天文台”活动充分发挥了媒体+天文+产业的优势,结合教育、文旅、文化等行业需求,推动天文科普事业的发展。为此,该活动曾获评2021年度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智慧生活体验基地杨浦体验点的“品牌体验项目”和2023年上海市科普促进会“优秀区示范性科普活动”的荣誉。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