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砺初心 奋楫担使命 社区“小书记”撬动治理“大格局”一

2024-12-26

  近年来,区委组织部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村干部队伍建设和激励关怀的若干措施》(沪委组〔2022〕发字101号)文件精神,结合《杨浦区加强新时代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杨委组〔2022〕83号)有关要求,选树了一批担当作为“金雁书记”。他们作为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的领头人,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四百”大走访深入了解居民“急难愁盼”,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党建微花园”等基层治理项目落地落实,赢得居民群众赞誉和信任。他们还注重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区工作,推动服务流程的简化和优化,联动区域单位、新兴领域等党组织,积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2025年元旦前后,我们将分三期展示他们的事迹,供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群众学习。
  定海路街道定海港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杨莹
  杨莹在推动社区治理过程中,致力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和团队凝聚力,坚持将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协同治理作为“美好家园”的驱动轮。在她的带领下,以“小切口”破题,以“微更新”带动“大变化”,平凉小区依托“三师三顾问”机制,通过小区花园微更新微改造项目,成功打造了社区空间载体,并以此为契机挖掘社区达人、完善志愿者队伍。通过“睦邻善治·三美三好”楼组行动,合力营造和谐、团结、友好的“家人社区”氛围。规划“华容道”停车方式,和周边幼儿园共建“关爱门”项目,缓解小区停车难矛盾,确保了幼儿园小朋友及社区居民的出行安全。
  大桥街道长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金剑妹
  金剑妹深耕社区15余载,从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突出问题出发,对于辖区居民需要便民服务、政策咨询、改善小区环境等需求,以“近邻”理念作为社区党建内核,凝聚多方力量,深度链接辖区银行、养老院、“小个专”等不同领域的“两企三新”,扩大服务范围,充实服务内容,将学习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与聚隆绿化集团打造“微花园”项目,提升小区绿化环境;与中建八局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推动节日新风尚深入人心……在她的牵头下,居民区连续两年举办公益集市,让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种惠民服务,建成“紫藤连心廊”,并挖掘社区达人,以“微改造”焕发宁阳福邸8幢楼的门厅“新颜”,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平凉路街道明园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李宜军
  李宜军以身作则,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多元共治,十年如一日扎根社区,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做好居民区各项工作。尤其在小区电瓶车专项整治行动中,她带领班子充分发挥居民区“红色细胞”作用,运用微网格优势,由二级支部书记担任微网格长,发动社区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积极参与,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个楼栋。结合每个小区的实际情况,对社区电瓶车数量开展疏而不漏的排摸。针对排摸中发现的问题,快速有序制定具体有效的方案,党总支牵头,发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在小区增设了非机动车停车棚和充电桩数量,将电瓶车违规充电等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江浦路街道辽源一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朱雯
  作为一名国家二级培训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雯遵循“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积极探索“选、教、奖、聊”四字工作法,不仅成功解决了困扰居民近3年的电梯加装难题,还推动了3部电梯的加装、交付和投入使用。在她的努力促进下,辽一居民区与海上海商务楼宇党总支联动,创新开展“海上海‘三圈融合’、楼牵楼‘三微治理’”为民实事项目,凸显了“党建引领下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社区响应”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小区硬件环境整体改造升级方面,她积极邀请社区规划师与社区居民一同参与,有效凝聚社区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美丽家园,走出了一条充满温情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控江路街道凤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帅恒胜
  帅恒胜作为城市更新的“主攻手”,他带领凤南居民区“两委”班子成员,与街道下沉干部共同以“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深入走访,通过挖掘热心党员,广泛动员楼组长、睦邻达人等群众力量,借助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专业力量找准突破口,精准打通群众工作的“神经末梢”,为提前95天实现3个100%贡献了力量。平日里他更是心系居民,围绕凤南城市更新后阶段服务群众这条主线,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志愿者对辖区内17户失独家庭、260名高龄老人、330名残疾人家庭等特殊人群多轮次开展关爱走访慰问活动,邀请老邻居们回到拆除重建现场感受凤南涅槃重生的全过程。他时刻关心着凤南居民的“所想、所需、所忧、所盼”,贴近居民、凝聚居民,让外迁不见外,人散心不散。帅恒胜所在的党总支还被评为2023年上海市新时代居村先锋堡垒。
  延吉新村街道敦化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居玮琳
  居玮琳在党建引领“三驾马车”中,她严控组织、人选、督导三关,打造全党员阵容的“红色业委会”,确保业委会决策与党的方针同频共振。业委会成立后,维修路面、增亮路灯、增设电动车共享充电位,居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得到了双提升。她组建老兵志愿服务队,守护家园安全;招募青春合伙人,焕发社区青春活力;招募小小网格长,传递爱与责任。老兵志愿者的沉稳、青春合伙人的活力与小小网格长的纯真,三类人群的并肩作战,绘就了一幅幅社区和谐、温馨动人的美丽画卷。她发起社区品牌logo征集,端午粽子赛、中秋游园会、重阳金婚、厨艺大赛等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与居民认同感。在她的带领下,居民区党总支获评2023年杨浦区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长白新村街道内江大楼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马国贤
  马国贤作为“宝书记”(宝武集团选派),迅速转换工作角色、进入工作状态,充分发挥个人技术特长,以“改造老旧社区,建设美丽家园”为目标,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建共治,在相继完成党建微花园、机动车库、垃圾厢房、控江路295号大楼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改造的基础上,以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为契机,以美楼季为载体,以党建楼组为抓手,以“组织共建+楼组共管+多元共治”的模式对大楼内6个“微阵地”进行升级改造,努力将亲手绘制的“施工图”转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景画”,切实让党员群众归家的“最后一米”变成提升生活“小确幸”的“关键一米”。
  四平路街道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陈华
  陈华记录“民情日记”已近10个年头,“民情日记”记录了鞍山一村居民的“微小事”,却关乎民生“关键事”,他秉承“居民呼声无小事,要把居民的事情记在本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以社区为家,用热情、智慧和耐心把一项项繁琐而具体的工作做到了居民的心坎上,赢得广大居民信任和好评。凤凰大楼因基础设施老化引发高空抛物、楼道公共污水管漏水、公共地面破损等问题,公共收益账目不明,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矛盾日益尖锐。陈华通过走访谈话、了解诉求,找出矛盾的主要节点,前后5次召开“三驾马车”联席会议,充分尊重业主积极性,邀请具有财务会计法律相关经验和资质的业主参与,最终三轮协商后,业主拿回100多万公共收益,物业通过分期支付缓解资金压力。凤凰大楼业主与物业多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进入良性循环。
  殷行街道市光一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朱庆
  朱庆积极探索“基层数治助手”助力居民区干部能力提升。自2022年8月试点后,他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多次在调研会上建言献策。2023年3月,平台正式启用后,她巧用智能外呼功能,高效完成诸如开会通知、物品领取、社区安全温馨提示等简易却耗时的任务,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让居民区工作更加精准有力。2023年11月15日,区委主要领导指导基层减负工作时,对“基层数治助手”平台减负增能增效予以肯定,鼓励居民区干部腾出更多时间精力走访居民,化解急难愁盼。“十则工作法”更是朱庆社区工作的一大亮点。嘴巴甜一点、待人笑一点;说话亲一点、告知明一点;书写正一点、关爱细一点;解难快一点、助人多一点;巡逻勤一点、胸怀宽一点。多年来,朱庆不仅将“十则工作法”铭记于心,奉为圭臬,更身体力行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学习实践,成功解决了许多居民实际问题,朱庆也成为居民心中最值得信赖的领路人。
  五角场街道四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李志红
  李志红通过搭建党建联建平台,把组织的力量凝聚成基层治理合力,联合同济建设、四叶草堂等5家共建单位,带动社区“三驾马车”、社区志愿者以及周边高校志愿者们,在国顺路400弄把一块原来脏乱差的边角料场地打造成生机盎然的彩虹花园,项目入选2023年度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优秀案例,获得示范传播奖和优秀创意奖;他还利用美丽街区建设契机,整合各方资源在国顺路310弄大门口利用原有空置杂物间改造成睦邻亭,解决了社区长期以来社区老人没有室内活动空间的难题,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多个社区微更新项目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强化了社区服务功能,为老旧小区更新迭代,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工作模式。
  长海路街道浣纱四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陈跃
  陈跃积极传承传统文化,发扬社区文化,以党建聚民心、以文化育美德,以“微文化”激活“微治理”,托起社区“大图景”。每年带领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近60场,连续举办两届浣纱睦邻文化节,打造浣纱文化墙,开展浣纱“家年华”活动,传承“家”文化。他持续扩大社区“百人看家网”志愿者队伍,推动成立“居民调解委员会”,构建社区人民调解架构,总结出“选、访、稳、解、治”五步工作法。2024年共调解纠纷86起,制定调解协议书23份,社区12345投诉相较于2023年降低20.59%。
  新江湾城街道雍景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林路
  雍景苑小区外墙脱落是个大问题,林路主动与多个专业团队交流探讨,深入研究建筑标准,完善维修方案。他实地走访协调居民矛盾,推动开展外墙脱落修复工作,目前已对6幢楼栋开展施工维修。雍景苑小区缺乏建筑垃圾堆放处,小区建筑垃圾随意堆放,给居民造成了很大困扰。他多方沟通,在小区设置建筑垃圾流动箱体,对建筑垃圾进行了高效快捷的处理。居委会二楼多功能厅外展阳台长期闲置,他整合资源,打造家门口的“空中党建微花园”。接下来,林书记也将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对塔楼也进行升级改造,以党建红色历程为脉络打造内部空间,并在顶楼设置观景望远镜,便于面向小区居民及青少年开展生态观鸟活动,在社区活动中了解党的历史和征程,赓续红色血脉。

分享到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