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园文明展风采 立德树人向未来

2024-10-24

  目前,我区已有2所学校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35所学校获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有1所学校为新一届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校园的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风采吧!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创建于1960年,地处新江湾生态社区,占地100亩,是一所特色鲜明、环境宜人、设施先进、科技现代、师资雄厚并且有较大影响力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20年被教育部命名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
  学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荣获“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命名的首批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学校”“全国信息化实验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上海市首批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提升课程领导力(第四轮)‘上海市种子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被誉为高中教育办学实践的“领头羊”。“同一附”的优秀校友遍布全球,行行闪现“同一”学子矫影,逐步形成了备受关注的“同一附现象”。
  强化思政教育,培养时代新人
  学校始终坚持将思政教育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核心途径,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活动。为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教育引导,打造专业且有活力的思政队伍,学校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深度合作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创新思政授课、跨学科联动等方式开设了多门思政课程,如党史学习教育、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课程,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刻感受思政魅力。
  学校把思政课堂延伸至校外,将思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各项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组织学生前往龙华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参观中国志愿军纪念馆,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深刻感悟伟大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学校还创新了“书记思政课堂”形式,从团支书至党总支形成贯通的学习链条,让思政教育焕发新活力。
  加强班子建设,落实主体责任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学校稳妥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政治学习,强化党的领导,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等教育机制。邀请专家开设讲座,增强党员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学校加强党建引领,制定支部党建工作考核指标,打造党员活动室,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双新”实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坚持教代会制度,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公务卡和现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教师招聘、招生、招标、干部选拔与任用等方面的公开、公平、公正。
  深化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养
  学校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签订《师德承诺书》,评选金牌班主任、优秀志愿者,加强楷模引领和警示教育。同时,学校积极推进深度教研,完善听评课制度、命题要求、校本课程审议制度等,通过校本培训、跨校教研等方式提高教师素养和教学有效性。
  为强化高端教师培养,学校持续推动资深教师“引领工程”、骨干教师“示范工程”和青年教师“鼎新工程”,成立学术委员会、班主任工作室,落实见习教师培训、区校“种子计划”等工作,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丰富校园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为打造“五育融合”高质量育人体系,学校联手同济大学开发主题教育课,打造“时代声音传播社”“听TA说”等特色品牌,推进全员导师制,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格局。同时,学校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如“云展社团”活动、大课间跑操等,全面涵养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科技创新比赛,如艺术展、昆曲进校园、舞龙舞狮、科技创新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锻炼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优化校园环境,实现校社共建共享
  作为上海市花园单位、首批绿色学校,学校不断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师生满意度。同时,学校积极弘扬志愿精神,动员全校教师注册志愿者账号,师生志愿服务工作参与率不断提高。作为国际生态学校绿旗校、上海市低碳实验校,学校广泛开展市民修身行动,积极推动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积极开展师生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师生文明素质,塑造和展现新时代青少年和教师队伍新形象。
  在校社共建共享方面,学校依托社会资源,加强与社区协作,积极参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同创共建,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同时,学校积极与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多次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劳动教育实践,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健全阵地管理,拓展育人空间
  学校健全阵地管理,把握正确导向,通过微信公众号、广播台、国旗下讲话等多种方式宣传学校文化。同时,为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学校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岗”,指导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制定课后服务方案,助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在“济世兴邦,爱国奉献”理念的引领下,助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不断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