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汇聚“五力” 擘画文明发展路
2024-10-15 目前,我区已有2所学校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35所学校获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有1所学校为新一届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校园的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风采吧!
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创办于1958年。经过几十年的文化积淀,在几代人筚路蓝缕的接续奋斗中,附小始终勇立教改潮头,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二师附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智慧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围绕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题写的“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育人目标,坚持弘扬教育家精神,擘画文明校园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正师风
形成文明建设向心力
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学校坚持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以党风带教风、促作风。通过领导班子、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文明校园创建奠定良好基础。近年来,学校先后开展了二十余次专题学习,邀请10余位教授、专家进行专题报告,组织教师参观十余个红色教育基地。
专项活动,筑牢思想。学校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学做‘于漪式’大先生”为主题,深入拓宽文明校园建设的创新思路和行动路径。先后开展了“生命与使命同行——于漪教育故事”的“师者·声音”系列朗读活动;“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与引路人”系列微讲座;“我是讲书人”好书推荐活动……引导教师深刻领会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定为师初心与担当本色,以精神文明建设夯实教师思想之基。近年,区学于漪先进集体、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学于漪先进个人等荣誉先后花落附小。
多元研训提师能
构建文明建设核心力
精神引领,培植沃土。坚持用目标引领、氛围引领、榜样引领,促进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和精神成长,从而引领和展开学生的“生命成长”。确立教师发展阶梯,明确教师发展方向,营造“人人要发展”的争优氛围。
激发点燃,助力“施肥”。关注教师内心需求,既帮助教师学会“基于问题”的反思实践,更注重发掘教师身上的“紫牛”。合理加压,压在“发展规划”上,压在“发展菜单”上,点燃教师“我能我行”的自信,激发“我愿我学”的动力。
搭设平台,分层培养。抓住市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托管结对、开放展示等契机,为教师们搭建带教、讲座、开课等提升平台,新教师从“入门”到“入情”,从“入境”到“入格”茁壮成长。倒逼骨干教师“天天如公开”,在“因人带教”“互学带教”中进一步提升道德自觉、专业自觉。
五育融合润生心
激发文明建设生命力
“德”育铸魂,赓续红色血脉。组建“成长导师团”,开展“心灵有约”,做好心理健康辅导;建设“大思政课”,结合时政教育开展“书记上思政课”;充分挖掘校外优质资源,聘请中共四大馆长为校外辅导员,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合作;运用AR、VR等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开展“红领巾研学社团”“行走杨浦滨江”等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的个人梦想,做“三有”时代新人。
“智”育培根,启迪创新思维。打造“基础学力—兴趣发展—特长培养”三阶课程群,让学生在跨学科、项目化、综合性的融合式学习中扎实学力、展示自我;学校作为市信息化标杆校和“三个助手”试点校,通过技术赋能日常教学,促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未来小创客”“人工智能园”“小小搭建师”等学习场域,让科创文化促学生科创能力发展;开放线上智能同步课堂,让外省市结对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力求所有学生都成为“学”的发光体。
“美”育润心,点亮追梦之光。学校举办中华雅韵文化节,加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传承;通过缤纷社团,让每个孩子学会至少1-2项艺术技能;每学年举行两次“梦想秀”活动,让学生秀才艺、秀自我;开展了艺术学科内部、与人文学科、与科学学科的多维度美育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跨学科中发现美、认知美、体验美、拥有美、升华美。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艺术展演、比赛屡获佳绩,学校特色“茶+”课程更是亮相上海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
“体”育强身,关注健康素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体教融合,协同推进。开足体育课,落实两操两活动,丰富完善了室内外活动器材,不同年级开展足球、国际跳棋、国标舞、武术等特色体育课和绳操、球操等特色活动项目,在保证充足的运动量的同时,让每位学生每学年至少掌握1项运动技能;同时,学校与体校、俱乐部等协作,创设比赛机会,抓好学生的特长培养;完善健康监测体系建立预警机制,通过视力筛查和体质测试,精准捕捉学生的健康动态,及时做好干预。
“劳”育固本,强化实践能力。学校打造“三农三载体”,让劳动教育“接地气”“沾泥土”,让学生把感悟生命与劳动实践、责任担当融为一体。在落实好每周一课时劳动教育的基础上,依托“一米农园”“小智农舍”等开展项目化学习;携手姚启明劳模工作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展“一校一基地”“一校多品”协同育人,挖掘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中的劳动,落实“三创”劳动教育;同时,学校不断完善家校协同劳动教育研究,设计《家校赋能劳动手册》,拓宽了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形成校家社一体的劳动教育机制。
校家社巧联动
强化文明建设协同力
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学校始终重视合众之力,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智慧育儿”家长茶座、“智慧课堂”家长进校园、“值日校长”等活动,增近亲子关系,融洽家校关系。
搭设校家社协同育人新平台。定期联动家委会参与治校,建立互信共赢的家校合作平台。通过视频号、公众号和直播平台,面向家长和社会,开放特色活动窗口,力促多维度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格局。
辐射交流同学习
拓展文明建设影响力
集团建设,美美与共。学校紧紧围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成长”宗旨,形成了“线下+线上”的双线研修模式,开展总校与北校常态化教研联动;同时,学校还打造了校本研修平台,让优质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并辐射到集团内的各所学校。
跨省交流,辐射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在区域范围内产生了较强的辐射引领作用,跨出了教育集团、市区,辐射到澳门、浙江、贵州、河南等地区,甚至国外,在教学领域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全国营养与健康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上海市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校、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劳动教育特色校等荣誉称号。
文明校园发展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校是孕育社会文明的摇篮,校园文明关系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接下来,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将继续汇聚“五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明”渗透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让文明校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