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杨浦区“双进入”探究活动第二次中期论坛顺利开展

2024-09-09

  8月下旬,在暑期接近尾声之际,第十四届杨浦区“双进入”探究活动第二次中期论坛顺利开展。来自20个基地的“双进入”学员们再度汇聚少科站,和专家们、探究同伴们交流分享了至今全部的课题研究进展。
  专题讲座
  分享论文写作方法
  科创论文写作的内外动因是什么?科创论文应该怎样撰写?几项重大科创竞赛对论文有何具体要求?为了使同学们在课题收尾前对论文撰写有更清晰的认识,杨浦少科站周建军老师以“如何在科创论文撰写中训练及体现科学素养”为主题向全体学员分享了科创论文的写作要领。
  分组论坛
  汇报课题研究进展
  工程信息1组
  当天汇报中,本组学员根据第一次中期论坛专家提出的建议,对课题进行了整理,并借助图表分析,得出了初步结论。有些同学已制作出基于esp32的移动存储设备来对信息进行智能防护,有些同学通过控制变量归纳总结出不同松香对小提琴音色的影响,有些同学借助薄膜压力传感器设计并优化现有的抽纸盒还寻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
  专家建议学员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思路,抓住研究问题实质。此外,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排除无关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先做好单一变量的探究,再以此为基础去关注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
  工程信息2组
  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本组大部分学员的课题都有了很多进展,提升了课题的丰满度。有位学员的课题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建筑领域,再一次得到了专家老师的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同学们共同存在的问题:在展示自己的课题时需要将课题目标厘清,根据目标来阐述自己的研究过程。
  有位学员研究的是使用智能光的柔和睡眠唤醒设备,吵闹的铃声会影响人的情绪,柔和的灯光更有利于慢慢苏醒。专家在交流中启发学员进一步思考,是否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尝试设计能个性化调节的灯光唤醒装置,这也为学员带来新的思路。
  环境化学组
  红烧肉很好吃,那它为什么如此好吃?研究它好吃的原理,能不能迁移到其它菜品,让别的菜风味大增?大大的脑洞,说干就干…… 自开题后三个多月,环境化学组的学员们深入高校实验室,跟随导师团队做了很多实验,相较于第一次中期汇报,本组学员研究进展顺利。
  专家们在点评时指出,针对课题要明确自身研究的科学机理。围绕学员们的汇报情况,建议学员们在汇报中要将科学概念介绍清晰。学员们在此次和专家的交流中,对研究的后续计划和方向也更加明确清晰了,理解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能只追求高效性能,要结合高中生的科学探究兴趣、知识储备水平、数据分析能力,更有的放矢地展示自己研究课题的优势,发挥长处,突出课题的创新性。
  生物医药组
  学员们运用建模展示、详实的实验数据等直观方式,就“类器官的无菌培养”、“大模型预测肝癌风险的准确度”以及“酵素改良的安全性”等关键问题,与专家们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讨论。这种积极的互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学员对课题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更多创新思考与解决方案的火花。
  注重聚焦科学思维,突出课题的创新点。在点评环节,专家们对学员们课题所展现出的创新性与勇于探索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们也以专业的角度,指出了课题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强调,在汇报课题时,应注重聚焦科学思维,适当简化复杂的技术细节,以便更清晰地表现研究的创新点。此外,专家们还鼓励学员们进一步深化对课题意义的探索,搞清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将问题一一攻克。
  社会科学组
  本次中期汇报中,社会科学组的学员们汲取第一次汇报的经验、建议,有了较大提升。指导中,专家老师提纲挈领,从课题标题与内容的逻辑对应、政策咨询等研究类型的重点环节为学员们指点迷津。
  研究方法方面,特别对社会科学类课题而言,由于现象的复杂、人的主观意识等原因,更需要注重抽样设计、主成分分析等科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对财务报告等客观数据的获取与分析。而为了提升同学们探究内容的可读性、传播性,专家老师也提示大家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对非通用的概念进行解释。
  暑假虽已结束,但“双进入”活动还将继续,得到科学家们细致点评和指导建议的“双进入”学员们将根据各自的课题研究进度,与导师进一步沟通完善课题,并在9月起陆续结题,进入课题探究的总结和成文阶段。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