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 全过程人民民主 以“三个全”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4-08-06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延吉新村街道工委立足职能,坚持把服务引导代表推进基层社区治理创新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通过打造平台、壮大队伍、健全机制,使基层民主更好融入大局、嵌入程序、纳入制度,努力把人大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发展动能。
全覆盖设置,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履职平台
一是规范硬件建设,在“1+2+9”“家站点”三级工作网络全覆盖设置的基础上,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新建“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人大代表联系点,统一标识标牌,统一配套设施,统一配备联络员,公开常驻代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设立群众建议信箱,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说话有地方、诉求有回应、难事能解决”。二是注重软件提升,完善“家站点”工作职责、代表接待选民制度、选民意见建议处理制度、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代表履职报告制度等一整套工作流程和制度,促使“家站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丰富履职载体,发挥人大代表的行业和资源优势,深入“家站点”开展“名医话养生”“名师话教育”“名企话经营”等“代表服务进社区”系列项目,不断丰富代表履职的形式和内涵,吸引更多群众“沉浸式”参与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全方位动员,壮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履职队伍
一是组建社区治理“大管家”,引入社会化专业力量,联动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城管和司法所等职能部门和社会主体,与代表一起开展联合接待和议事协商,为住宅小区物业治理提供专业支撑,通过整合链接各部门、各条块、各层级力量资源,帮助居民解决问题。二是成立民生咨询“顾问团”,协调街道各科室和所办院队推荐业务骨干,链接“三师三顾问”等各行各业专业人士,成立民生咨询“顾问团”,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三是配备社情民意“联络员”,在每个居民区和重点单位确定1名社情民意联络员和2名社情民意志愿者,开展专题业务培训,为人大代表更好地察民情、解民意、递民声提供“快捷通道”。四是建立干部下沉“小分队”,推动街道部门和科室负责人融入居民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联系点,让机关干部参与人大工作的运行管理,和人大代表一起更好地听民声、摸实情、解难题。
全体系架构,健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履职机制
一是建立“三定”联系机制,方便群众“说事”。组织人大代表定时、定点、定员进驻“家、站、点”,以“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营商环境、金融服务、妇女服务、青少年服务、为老服务、物业服务等民生问题为主题,提升接待的常态化、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立“五级”协商机制,汇聚群众“议事”。建立了“元网格议事会,微网格议事会,网格议事会,片区议事会,街道议事会”五级议事组织,让居民从走进活动室到坐上议事桌,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者,形成全龄段、全时段、无边界的“琐事商议、烦事共议、难事建议”的协商格局,更好地摸清“路子”、出好“点子”、谋好“法子”。三是建立“分类”处理机制,整合力量“办事”。对于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设立“整理归类、集中交办、跟踪督办、反馈结果”的“四步走”流程,属于街道层级的代表意见建议,全部纳入街道“一网统管”派单处置流程,明确办理部门和办理时限。对于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认真梳理后上报区人大,协调区级部门处置,确保群众反映的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近期,代表们利用自身资源直接解决或通过支持和督促相关部门办理的“延吉七村4幢大楼便民坡道加装”“控江初级中学毗邻控江西三村围墙处树枝修剪”等近十条意见建议办结率达100%,代表对办理结果的满意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