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益杨情怀 创新聚力共护美好 擦亮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公益检察品牌——杨浦公益检察成长之路

2024-07-31

  从2014年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2015年在全国部分检察机关试点先行,2017年正式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全面推进发展成为“四大检察”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检察与我们同行十年。
  公益之路虽难 我们坚持勇敢探路
  行虽远 未来可期
  时光如梭 唯初心不变
  杨浦公益检察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与城市发展同频,与人民需求共振,在方向上讲政治、在大局中谋发展、在有为中求实效、在探索中强自身,为服务大局、护航民生贡献公益检察力量。
  转变思维提升质效,共同构建公益格局
  以法治思维引领,运用检察之智融合社会之治
  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公益诉讼履职全过程,找准超大城市公益保护切入点、结合点,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聚焦电商平台广告发布、餐饮配送人员健康证管理乱象,从“点上”个案办理,发现“面上”治理漏洞,协同行政机关进行系统性修复,形成监督闭环,释放公益检察治理效能。
  以系统思维统筹,加强一体综合履职深化职能
  从单一化监督向融合型履职转变,充分运用纵向一体联动加强办案协作,积极推动横向业务协调强化职能对接,打造“检察主导+公众参与+协同共治”立体化公益履职模式。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优势,与分院一体化办理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入选最高检条线典型案例。
  以能动思维推进,不断强化区域合作共赢
  从案头纸面向主动对接转变,加大府检联动配合力度,实现高效协同、共同把脉、合力化解;加强代表委员联系协调,做到上门问需、座谈访谈、落实回应;深化检察护企联动效应,深入开展调研、了解诉求、信息共享,充分调动助力公益、支持公益的积极有利因素,汇聚“公益保护”的共识共为。
  因地制宜探索前行,创新打造公益方案
  以坚韧之心,助力城市更新拧上安全之阀
  心系城市安全无小事,走访查看,定期查验,时时关心。我们用心关注电动车充电安全,行走在12个街道20余个点位开展充(换)电柜安全隐患排查,推动充(换)电柜管理规范化,让骑行者安心赶路,再无后顾之忧,让充电不再成为安全隐患。
  为绿色之境,担起杨浦“一江一河”守护之责
  心怀生态杨浦理念,用脚步丈量了19条河道,跨越了40余座大小桥梁,共担杨浦6.01平方公里宽广河湖水域守护之责。建立“行政河长+检察长+民间河长”协作机制,深化“一江一河”公益诉讼巡回检察机制,坚持水岸共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赋予杨浦人民碧水蓝天和绿色生活奉献公益检察之力。
  用发现之眼,为特别的“他们”开启出行之路
  致力于维护残障特殊群体的出行便利,构建“志愿者评估+专业性意见+针对性监督”办案新模式,从广场到商圈,从滨江到社区,多方联络、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推动杨浦滨江区域和五角场重点商业圈无障碍设施从有至优、从少到全,为视障、老年群体的独立、安全出行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助力打造无障碍创新示范区。
  持续做优做强,奋力书写时代篇章
  弘扬人民城市理念,传承红色精神,传颂杨浦文化
  坚决守护杨浦滨江蕴藏的丰富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开展滨江优秀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排查工作,做优保护管理和传承发扬,夯实文化根基,建强精神家园;积极协同城区建设,科学统筹好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和城市更新工作的协调衔接,不断激发杨浦人文之城工业美学和海派风貌互相交融的气质底蕴。
  抓牢“4+10+N”新机遇,拓展新领域  打开新路径
  牢牢把握杨浦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期,积极拓展公益检察新方案新举措,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食用农产品、预付卡,守护群众舌尖上和钱袋子安全;聚焦燃煤气、拆改建,坚守城市安全生产生活环境;聚焦光污染、公共安全,着力保障人民更安居乐业,市场更公平有序,以高质效公益检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持续擦亮公益名片,促进公益助力协同体系,推动益杨心连心
  用发展眼光持续建好“益心为公”云平台,拓展志愿者队伍规模,让公众广泛有序有效参与公益检察,不断规范和完善志愿者在线索反映、专业咨询、参加听证、问卷调查、成效评估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要坚持线上线下善于倾听、走近群众,做好公益宣传教育,做到公益深入人心,不断涌现公益好心人、热心人、贴心人,共同助力推动解决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新时代新征程上,公益检察责任更重、使命光荣
  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的推进为契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法治担当,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提升履职能力,推动公益诉讼工作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取得新发展,交出让人民群众更满意的检察答卷。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