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不一样的生命 一样的精彩
2024-07-17目前,我区已有2所学校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35所学校获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有1所学校为新一届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校园的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风采吧!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创建于1953年,坐落于靖宇东路158号,前身为杨浦区长白二村小学。2006年6月重建校舍,2007年9月正式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2009年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成立,与周边四所学校形成教育共同体。作为上海市首批“新优质项目”学校,学校在市区乃至全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2016年起,上理工附小引领6所学校组成“新优质项目”集群,共同探索新优质学校的成长路径。在“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建设,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实现育人方式变革。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重构学校治理格局
形成“3451”党建工作机制,确保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一是实施“三维党员先锋”评价机制,以全面评估党员的综合素质和模范作用。二是通过“四重四抓四带”机制提升党组织的整体领导力。三是推行“五微党员行动”,以实现党员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四是采用“1+1+1+x”服务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和党员特长进行灵活安排,进一步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3451”齐抓共建,确保党建工作有效引领与深度融合。
建立健全立德树人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立德树人各方面、全过程。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机制,持续抓好“志远、健康、乐群、创新”的毕业生形象培育,完善“爱与规则”儿童小社会德育课程。二是强化党支部对思政课程的指导,依托“红色”党员先锋队、“橙色”道法基地思政教师教研队伍、“绿色”家长志愿者服务队伍,拓宽思政课实施途径。三是围绕“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工作思路,通过党团员“红色之城”人文行走课程,深化红色教育。
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培育“三有”时代新人
强化学科思政。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组织各学科教师深挖教材,找出学科素养与课程思政相勾连的节点,如语文课堂上以情景剧、红色经典诵读,音乐课以红色歌曲联唱、党的故事我来讲等形式推进三全育人。
道法基地建设。道法课是学生思政学习的课堂主阵地。学校党支部成立以书记领衔、道法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引领的上理工附小思政教师教研团队,依托区级教研平台与道德与法治基地建设力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教研、教学中扎实渗透,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潜移默化地带进课堂,入学生之耳、之脑、之心。
加强队伍精建设,立德树人担使命
聚焦教师发展阶段,优化培训路径。聚焦不同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调研与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党支部指导行政管理团队制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并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同时,基于见习教师的实际情况,分阶段落实规范化培训内容,编写《精彩孩子王班主任基本功培训课程》;针对青年教师缺乏实践锻炼的经验,创生并实施了“‘青蓝’行动上理工附小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制定了《“青蓝行动”平台主持人甄选机制》;基于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现状与需求,完善《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和管理办法》,制订《上理工附小骨干教师申报(考核)积点表》。
形成特色品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学于漪,站好新时代讲台”师德主题教育。以人民教育家于漪为先进典型榜样,聚焦学校《师者·论道》师德师风建设品牌,开展“一路,成长”上理工附小青年教师辩论会活动,代表教师分成正反两方,围绕“未来教育应当培养专才还是通才”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开展“老师,请坐”访谈会,不同教龄的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生动诠释了对“不一样的生命 一样的精彩”办学理念的理解,树立起“爱心、专业、合作”的附小教师榜样典型。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完善课程体系,打造多元成长平台。基于办学理念与毕业生形象的落实,学校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挖掘学校师资优势、借助集团办学力量、整合优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涉及艺术、社会人文、科学技术、运动健身四大板块约90余门拓展型课程以及30余个社团,其中66门课程在集团内共享。学校从上海200余家场馆中寻找32家适合小学年龄段学生的博物馆开设“博物馆奇妙旅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自主研发的“男孩女孩”性别教育课程作为学校的品牌课程,荣获教育部和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塑造“爱与规则”并行的德育课程,点亮每一个独特生命的精彩。围绕“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理念,逐步树立起“懂得爱,守规则”的德育课程目标,初步构建了“爱与规则的儿童小社会”德育课程基本框架。“懂得爱”任务群:指向爱自己、爱家人、爱伙伴、 爱学校、爱祖国的品格培养。涵盖学生成长仪式、阳光心理、精彩劳动、传统文化日和领巾四季课程等内容。“守规则”任务群:包括规则课堂、安全课堂和快乐实践课程。其中,规则课堂涵盖学习规则、生活规则、活动规则三大类,完成53个课时样例、3 本教师用书、2本学生活动手册。
家校协同共育 促教育合力新动能
顶层设计,规划保障。学校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优势,开展家庭教育实践研究。在学校的五年规划中,对实施家长学校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都有明确的要求,通过确立家长学校培训目标,优化家长学校课程,促进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形成鼓励创新、养育健康身心的良性家校合作育人环境。
师资培养,形式多样。家长学校的推进,师资是关键。学校成立了由校内外专家老师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将全体老师纳入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的培训中,每学期从理论、案例等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方法和技能。
展望未来,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将继续秉承“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拓展教育资源,持续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共筑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校园,书写更加精彩的未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