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天上海人” 96位香港师生到杨浦延吉等社区体验上海生活
2024-07-10 7月8日,来自香港东华三院5所中学的96名师生,分三路到延吉社区、四平社区、殷行社区体验社区生活,感受更接地气、更具烟火气的上海,深入探索上海的多元魅力、独特文化与历史底蕴。
参访延吉新村街道
一队师生参观了延吉社区第三睦邻中心和延吉七村居民区。三睦邻以其温馨的氛围和丰富的社区服务,让大家感受到了社区生活的和谐与活力。学生们与社区老年合唱团一起即兴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社区“玫瑰园”花香四溢、绿意盎然,展现了延吉七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红船阁”是社区的标志性建筑,大家在这里了解红色故事,厚植爱国情怀。
之后又来到延吉新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和艺术分享活动。无党派人士、区新联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李俊为师生们现场题诗赠字。
师生们体验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糖画和面塑作品,让人回味无穷;衍纸画的精美展品和特殊制作过程让师生们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剪纸过程的演示,展现了中国剪纸艺术的精湛技艺,让他们惊叹不已。艺术分享活动中,师生们分别聆听了由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会员孙晨竹和李俊对艺术的阐述和见解。大家提笔在扇面上写下了自己喜欢的词句,体验了中国书法的韵味与内涵。最后,延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向交流团赠送了“盛世中国”衍纸画。
延吉新村街道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徐万骅表示,交流团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上海普通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感受社区居民的热情和友好。
参访四平路街道
来自香港东华三院吴祥川纪念中学、东华三院郭一苇中学的师生实地参访了四平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中心、抚顺路睦邻中心,体验沪剧及布艺画制作。
香港学生们赏沪剧、学沪语、品文化,感受经典沪剧之中蕴藏着的上海韵味。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跃跃欲试,随着老师的唱腔哼唱着。很多学生表示这是第一次在现场听到沪剧,惊喜兴奋之余,更是深刻体会到了沪剧的魅力和沪语的独有情调。
海派布艺是上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四平路街道海派布艺画非遗传承人李燕萍教授下,香港学生们现场体验制作布艺画——旗袍。旗袍寓意着旗开得胜,祝愿香港莘莘学子,在学习上取得佳绩。布艺画的创作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也在无形中促进了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参访殷行街道
邂逅家门口服务站。第一站来到殷行街道家门口服务站,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香港学生详细了解站点养老、就业创业、双拥优抚、未成年人保护等民生服务项目,近距离体验传统编绳、非遗瓷画等特色文化活动,品尝“时光驿站”特色咖啡。在活动室,参访团学生与社区居民一起高唱国歌,大家歌声嘹亮、精神昂扬。学生们还集体为社区居民献上《红日》等歌曲,赢得了阵阵掌声。
体验非遗香囊制作。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荣庆堂非遗香囊传承人余东为参访团介绍传统香囊的制作工艺,手把手教授学生制作香囊。学生们穿针、引线、对折、缝边、翻面后塞入香料、棉花,一个个憨态可掬、绣有吉祥花纹龙形香囊制作成型,龙的形象既迎合今年龙年的主题,也象征大家同为龙的传人。香港学生说:“对传统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参与欢乐弄堂游戏。香港学生先是观看了扯铃子、抽陀子等技艺展示,随后开展了弄堂游戏大比拼,滚圈子、顶核子、掼结子每个项目都吸引了学生们围观体验。伴随着欢快的沪语童谣,大家仿佛置身于上海老弄堂中,沉浸式体验了海派文化的魅力。
杨浦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陈敏表示,希望通过“做一天上海人”活动,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感受上海文化、上海民俗、上海社区生活,并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带回香港,与家人、朋友和同学们分享。
此次沪港同心青年经济探索交流团的杨浦社区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感受,香港学生对社区文化和市民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深刻体会到祖国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次活动也为沪港两地青年搭建起合作交流的友谊桥梁,促进沪港两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