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 全过程人民民主 江浦民议堂 堂堂议民生

2024-07-08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五周年。即日起,杨浦人大推出“人民城市·全过程人民民主”专栏,总结展示本区人大系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讲好让群众听得见、看得到、感受得着的杨浦故事、人大故事、民主故事,为奋力谱写“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振作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江浦民议堂 堂堂议民生
  区人大常委会江浦路街道工委
  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江浦路街道工委立足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依托人大代表“家站点”平台,紧扣“畅通渠道、民主共治、需求落实、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精心打造江浦民议堂协商议事平台,通过扩大主体参与、保障民主平等、遵循议事规则等一系列方式,激发社区内不同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基层民主变得更有效、更有质、更有力,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机制嵌入基层治理体系提供了规范化范式。
  拓渠道,听民声,建立双向互动机制,精准把握民之所盼
  创新基层治理,首先要精准把握基层实际和群众所期所盼,才能更好贴近民生、反映民声。“如何高效精准发掘问题和需求”是江浦民议堂聚焦的第一个关键。江浦路街工委积极发挥“1+3+9”人大代表“家站点”平台作用,并进一步整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人民建议征集站点、社区睦邻中心、“阿拉楼组长联谊会”、自治理事会等组织载体资源,构建起矩阵式、多层次、便利化的问题诉求向上反馈与主动发现机制。同时,进一步充实需求、问题和资源清单,制定压茬推进、对表销号、动态更新规则,持续扩大社区参与,优化议题生成模式,以人人参与的方式查摆问题诉求和痛点难点,形成问责向下的议题发现机制,从而构建起具有江浦特色的上下结合、双向互通的民生议题反馈和发现体系。
  建机制,集民力,建立共商共议机制,深入推进民主共治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如何高效扎实回应民生”是江浦民议堂聚焦的第二个关键。为实现基层民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江浦路街工委按照个性问题“一事一议”,共性问题“共商共议”原则,建立“一月一场次,一季一专项,一年一总结”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居民代表、自治理事会、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居民区两委、人大代表、街道相关科室等,按照全过程公开、全过程民主、全过程记录议事规则,对收集到的民生议题进行充分讨论、充分协商、充分论证,最大程度发挥人民群众力量,以共商共议实现共识达成。比如,五环居民区“一脉三园”变形记,广泛参与、全程民主,实现3个小区破墙合体、物管一体、治理共同体,被30余家媒体争相报道;宝地东花园业委会换届选举,攻坚数年,历经2次暂停3次启动,通过广泛民主、充分协商、全程公开,终于喜结硕果。
  促落实,顺民心,建立立体推进机制,积极推动议题解决
  基层治理,关键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议题落到实处”是江浦民议堂聚焦的第三个关键。江浦路街工委锚定工作链条的再延伸,把议题落实到楼组这一社区治理更小单元,构建起“街道-片区-居委-楼组”立体化推进模式。更好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基金会“新三驾马车”和各类平台站点的枢纽作用,带动更多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实践,培育出更多志愿团队和自治团队,从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发动群众参与治理的全过程。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和群众监督作用,结合民生实事常规检查,建立“专门+专业”督查队伍,形成“制定清单-公开内容-跟踪督办-反馈报告-完成归档”闭环式监督检查模式,实现对议题优选、协商过程、落实进度等各环节的全方位监督,确保了议定事情有效落实,真正解民难、得民心。
  重转化,集民智,建立成果运用机制,提高代表履职水平
  “如何以从熟知到真知”是江浦民议堂聚焦的第四个关键。江浦民议堂的议题一般都是一件件具体的问题和事情,要进一步扩大这些议题的社会效应,就需要举一反三、以小见大,将具体的议题上升到政策制度层面,通过代表提出议案建议的方式,来推动办理落实,更好发挥议题的政策效应。江浦路街工委针对江浦民议堂的重点议题,结合代表专业特长,加强与专业机构、专家教授、人大代表等联系协同,深入开展调研,及时总结提炼议事过程和议题中的“金点子”“土法子”,转化为人大议案建议和理论研究成果。目前,杨浦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江浦代表团的人大代表已提交议案3件,建议37件,大多数来自江浦民议堂的重点议题。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