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托举“可持续的幸福” 关爱“一老一小一新” 社会组织创新案例一
2024-06-13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区民政局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杨浦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案例征集活动,评审结果已于日前公布。区民政局将陆续推出其中的特色案例,展示社会组织的优秀经验和创新做法,持续推动社会组织在参与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中体现专业、展现作为、实现价值。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上海杨浦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带来的《用心托举“可持续的幸福”,关爱“一老一小一新”》案例。
该案例生动诠释了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为最需要关怀的“一老一小一新”群体(“一新”是指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构建安全网,播撒幸福的种子。
定海路街道社区第一睦邻中心辐射4个居民区,社区老年人占比庞大,随着优化生育政策的实施,托幼、护幼需求也显著增加。与此同时,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变迁,新就业群体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1+2+X”模式:推进“可持续的幸福”
“1”是指社区睦邻中心提供空间,为开展各类活动和议事会提供便利。
“2”包括居民议事会和蓝精灵儿童议事会,共同研讨项目的实施办法和阶段性目标。
“X”是指由睦邻中心运营方牵头,组成由社区志愿者、共建单位、周边商户、居委、物业等组成的执行队伍。
通过整合社区志愿者网络、睦邻空间、共建单位资源以及社工专业服务,致力于打造一个可持续运作的关爱服务机制,实现“可持续的幸福”目标。
综合培训:为志愿者赋能
组织开展20余次赋能培训,内容涵盖社区服务理念、冲突解决、心理健康、长者护理、安全急救、社交媒体与网络应用、法律责任及个人信息保护等多个方面。这些培训有效提升了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专业能力,为各项关爱举措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聚社会支持:关爱社区老人
在关爱失独老人的行动中,项目采取了“1+1+1”模式(一个家庭、一个志愿者、一份档案)和“周周月月季季”计划(周周探访、月月集体生日活动、季季主题活动),为每位失独老人配备志愿者并建立个人档案,逐步帮老人构建起社会支持网络。活动还以“节气”和“节日”为主题,让他们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护苗助长:为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在关爱儿童的行动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制定了不同的帮助计划。对于0-3岁的儿童,注重早教和托管服务;对于4-12岁的儿童,关注学习辅导;对于12-18岁的青少年,鼓励他们参与社区自治,依托“蓝精灵儿童议事会”等平台,培养责任感和参与感。通过组织儿童和家庭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努力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关爱一线工作者:让“新”有所属
为了让一线工作者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归属感,在睦邻中心设立了“休息驿站”,为他们提供休息场所,这些举措受到各方好评。目前,“叮咚买菜”骑手团队、小区安保和社区环卫人员等,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多项社区活动,反哺回馈社区给予他们的关爱。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该项目将继续深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