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劳美融合”新课程 在育人路上实现“双向奔赴”

2024-06-11

  近日,杨浦区国和小学举办了一场跨学科劳艺融合实践探索活动,通过开发跨学科劳艺融合课程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持续探索“劳美融合”新课程,在育人路上实现“以美促劳”的“双向奔赴”。当天,学校劳艺中心正式成立。
  活动当日,跨学科劳艺融合社团摊位在操场上进行展示,由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皮影戏“精卫填海”吸引了大家的视线。虽然在室外,放映效果欠佳,但是学生们十分认真,充分展现出了学校“以劳育人、以美育德、以劳启智、以美促劳”的特色育人成果。
  作为集团化办学中杨浦小学的民俗特色课程“心随影动”,学校的这一课程充分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学校老师说:“学生先从他们的语文书上找剧本,编成对白旁白的文本,再找美术老师来帮忙,一起动手制作成皮影造型,然后再找音乐老师帮忙排演配音。”在出片过程中,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
  在初夏明媚的阳光下,放置于室外玻璃展示柜中的陶艺作品闪闪发光,三星堆面具、鸟巢、龙舟载福,件件陶艺作品凝聚着学生们高尚的审美,和扎实精巧的手工技艺功底。
  “学陶艺给我带来了快乐。”作品“龙舟载福”的制作学生说,自己从三年级开始进入学校陶艺社团,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十分解压,她享受这个过程,制作成品更为自己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学校的陶艺社团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由热爱陶艺艺术的学生组成的团体。近年来,社团成员数量持续增长,同时其宣传和影响力也日渐扩大。社团不仅在校内举办多场陶艺制作与展览活动,更积极组织成员参与长三角、市、区级陶艺比赛,屡获佳绩。活动使学生们掌握了陶艺制作的基本技能,还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与历史的了解。最近,学校更是将陶艺课程纳入日常美术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更多学生领略传统之美。
  此外,操场上还展示了“鹞动童心”“趣味汉字”“弄堂游戏”等传统课程,向大家呈现大美育背景下,学校通过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群贯彻落实劳艺结合的育人理念的思考。随后,国和小学的学生们以精彩纷呈的节目汇演向大家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杨浦区国和小学以海派文化为核心,将上海文化的缩影和文化积淀以童趣的方式呈现在小学校园中,让孩子们在感受海派文化绚烂多彩的同时,认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艺结合,以劳益美。以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对海派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