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开20场 我区加速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工作

2024-06-11

  5月下旬,我会组织开展20余场红十字救护员(初级)培训班,持续推进杨浦学校救护培训工作。来自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们分批参加了培训。课上,老师们手把手指导学员学习创伤救护、心肺复苏和AED操作等技能,最终500余人通过考核,并取得红十字救护员(初级)证书。
  为推进“理论+实操”双管齐下,在线下课程开始之前,我会已协调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提示各学校教师完成“沪上急救”小程序的线上课程和考核。线下培训中,安排专业的主讲老师和助教授课,提高校园“第一施救人”的应急处置能力。
  来自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的老师薛萍表示,“学习红十字急救技能后,在突发情况下不会太慌张,做到心中有底,可以更好地守护校园安全。”
  在刚刚落幕的红十字博爱周,区红十字会和区教育局联合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全面启动区中小学应急救护培训。本次参训的500余名教师即为2024年度杨浦区教育系统持证应急救护员培训的首批学员。
  近年来,区红十字会积极与区教育局展开合作,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工作。
  全国红十字模范校是第一站,之后在各学校全面铺开。作为区内首个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的学校,同时也是市级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同济小学已实现“二年级学生学会鼻出血处理、四年级学生学会急救包使用”。学校还率先建立了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移动体验教室。
  在教师队伍中分层分类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是我会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的又一项探索。此前,已形成了每年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纳入教师见习期必修课程的惯例,并实现区内公民办幼托机构教师应急救护培训全覆盖;今年则重点聚焦安装AED的中小学,为相关学校教师提供培训,同时继续做好2024年度见习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均为对实操技能要求较高的红十字救护员课程,而非救护普及培训,确保教师们可以成为校园的“第一施救人”。
  自今年初“培训8万名持证应急救护员”被纳入2024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来,区红十字会进一步推进红十字救护培训进校园工作,将在校教职工、学生等纳入培训对象范围,为全区教育系统救护员队伍建设“提速”,进一步织密杨浦校园安全网。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