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大学 大学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座谈会在湾谷科技园举行
2024-06-05 近日,“城市的大学 大学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座谈会暨未来谷-湾谷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仪式在湾谷科技园举行。未来谷-湾谷创新中心由区政府、复旦大学和上海城投集团三方共同发起,聚焦复旦理工医等学科,主要承接推动重大科技专项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产业项目集聚发展等三大功能。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打造科技策源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主题进行演讲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作为嘉宾,祝贺母校复旦大学与我区共同启动高层级科创平台,并发表主旨演讲《同频共振 双向奔赴 共创未来》,围绕城市与大学的结合,分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相关领域的成功经验。
包信和认为,“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应当同频共振、双向奔赴、共创未来。”他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58年在北京建立,并于1969-1970年迁到合肥。如今中科大的总部在合肥,与中科院研究所在很多方面开展科教融合。中科大专门设置了综合性科学中心,参与或推动很多科研项目转化落地。“在长三角地区内,中科大在上海、苏州、德清、芜湖都有创新的机构。虽然规模不是特别大,但重在实践科技成果转化的赋权改革。也就是说,把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基本上全部赋予科研人员。”
他提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大硅谷”,并表示科大硅谷的定义与我区的未来谷-湾谷创新中心不谋而合,就是着眼于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创新催化、生态优化。
“就科大硅谷经验而言,有两件举措非常重要。”包信和说,第一是建设领导小组的办公室,并成立多元化运作公司,采用混合所有制,让创新资源以企业化的方法运作,其成果交由市场判断决定;第二是设立科技商学院,由政府给予很大投入,每年专项资金支持运作,并探索设立投资基金,促成好项目不缺资金,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包信和希望这些成功的尝试,能对未来谷-湾谷创新中心建设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