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办一流高中 育一流人才
2024-06-05 目前,我区已有2所学校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30所学校获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有1所学校为新一届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校园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风采吧!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是上海市教委与复旦大学双重领导的寄宿制高中,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自诞生之初,学校就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红色基因和光荣使命,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校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为先,五育并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校园、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上海市工人先锋号、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十四五”首批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复旦大学“党建工作标杆党委”培育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获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党建引领发展,落实主体责任
把牢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政治理论学习纳入校本培训,强化思想性和政治性。健全治理体系,制定议事清单、决策流程图,推进内部制度更加规范、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治理结构更加完备。完善决策机制,注重把民主集中制贯彻始终,发挥各个委员会作用,科学决策,协调运行,学校呈现“人心齐、精神足、生态好”的良好局面,为文明校园创建奠定良好基础。
坚持凝心铸魂。聚焦思政课主阵地,建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机制,建立教师共学共研、共创共建、定期听课和评课机制,通过结对共建、专家讲座、集体备课、工作室沙龙研讨等丰富的形式,构建“有底气”“接地气”和“长灵气”的思政大课堂。聚焦红色基因传承,成立中小学“望道”党史研习社,引领师生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实施“灯塔”计划,推进高中—大学学生党员接力培养。
全方位合力育人。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着力推进全员导师活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构建“班主任+导师+心理教师”的联合育人模式,提升融合育人实效性。建设以“学术引领”和“心理赋能”为特色的家长学校,成立友三书院,构建育人共同体。善用社会大课堂,组织“行走中国,强国有我”师生社会实践活动,感悟责任,开拓视野,提升能力。
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附中拥有一大批敬业爱生、专业博学、教有特色、深受学生爱戴的高水平教师,目前学校有教职工256人,其中教师223人,正高级教师17人,高级教师60人,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157人,各级各类人才占比超过40%。
学校坚持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高举旗帜、树立榜样,注重加强警示教育,开展师风师德专项教育,坚守底线。制定中层干部选任办法,实施“管理干部能力提升计划”,通过挂职、轮岗等方式,有效扩大干部蓄水池,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发挥骨干作用。实施“杏田实习”“青年成长”“骨干卓越”和“资深引领”全周期教师培养方案,聚焦教研组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激发活力,形成跨梯队、综合化的带教制度,注重培养和引领青年教师扎根课堂、实现专业成长。
近年来,有大批附中教师获得各项全国、市、区荣誉。附中语文组、政治组、民族教育工作办公室分别获评复旦大学“钟扬式”教学团队称号,附中化学组荣获“第25届上海市青年文明号”和复旦大学“三八”红旗集体,张慧腾老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李峻老师荣获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 称号,石莉老师荣获上海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拓展育人空间,推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加强数字化赋能。基于对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生态的研判,通过开展平台优化升级,突破数据壁垒,为跨平台的线上线下教学生态构建提供了基础保障;通过提升信息素养,打造“种子教师”,为学校数字化转型注入活力;通过推进线下校园与线上“孪生”校园同步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所有课程线上线下同步实施;通过探索数字治理,优化设施设备、安防、学生体质健康、学生活动等维度的数据采集环节,实现数字化智能决策,充分展现文明校园的创建成效。
深耕课程改革。学校以学术素养培育为导向,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大中衔接课程体系,实现学生全员和通识学科两个“全覆盖”,学生得以在附中校园与众多名师零距离对话和交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受益良多。学校实施“卓越导师”计划,鼓励学生进入高校开展科研见习,大学教授担任导师,通过开展学术阅读、科研实验、社会调研、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等形式,切实引导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形成学术意识、培养学术能力、构筑学术道德、提升学术素养。
强化贯通衔接。附中以重基础、重能力、重创新、重个性作为人才培养特色,学校积极推进“学院制”培养模式改革,设立望道、步青、家祯和希德四大学院,以学科德育为抓手,强化价值引领,语文、化学等学科组讲好“人生这堂大课”的做法获得广泛好评。以落实“双新”改革为契机,积极承担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关键和重点任务,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深化交流合作,推动辐射引领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2012年至今,先后成立浦东分校、青浦分校和徐汇分校三所学校,积极服务上海区域发展。先后支持永平一中、托管帮扶重庆奉节中学、广西都安瑶族自治高中,共享“大学微课”,多名特级教师带队前往,开展联合教研和互访交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国际部融合中西教育先进理念并践行博雅教育,培养具有国际情怀和视野的终身学习者、思考我者和行动者。国际部以“尊重国际标准,凸显中国特色,融入复旦元素”为指导思想建构国际课程体系,旨在打造成上海顶尖K12国际学校,为区域乃至全市提供了优质国际教育服务。近年来,办学成效不断增长,社会认知及美誉度不断提升,已成为在沪国际化人群子弟入学的优选学校之一。
加强交流合作项目。复旦附中与海内外近30所学校长期保持着紧密的友好学校关系。自2024年1月以来,附中接待了来自美国马斯卡廷中学、瑞士雷恩哈特中学、法国巴黎EIB国际双语学校、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以及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等80余名师生。附中的同学们也前往瑞士、马来西亚、香港等地进行交流学习。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结对共学,深入体验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而教师们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丰富多样的交流与体验活动,不仅极大地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海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探索出了新的路径。
办一流高中,育一流人才,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矢志不渝的方向。新时代新征程,附中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师生一德,踔厉奋发,勇立基础教育改革潮头,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