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的课堂”中 同学们寻根杨浦文化
2024-05-31 近日,杨浦区控江中学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研学活动。同学们走进西白林寺社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等,在行走中寻根杨浦、感受杨浦。此次研学活动是在控江中学“玩学合一”的理念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读行杨浦文化寻根系列活动之一。
行走的第一站,同学们跟着导师王佳轶来到了隆昌路541弄的西白林寺社区,考察民国时期日商大康纱厂高级职员宿舍。几排日式小楼的日式门廊、天井小院、花园阳台、别致的窗台,都还完好留存。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家夏衍笔下的纱厂包身工的艰苦居住环境,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随后,师生们来到本次研学的重点——上海国际时尚中心,这里原是日商裕丰纱厂,也是后来的上海国棉十七厂。如今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清水红砖的墙面、锯齿形屋顶的造型、长长的运棉阶梯,建筑美学和建筑历史相映成辉。
在老师的介绍下,同学们了解到纺织工人的工作环境,再回想报告文学《包身工》作品的细节,深感新中国纺织工业一路走来的艰辛和辉煌。
作为一场红色研学之旅,王佳轶老师采用了“德育导师制”形式,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分头指导开展研学活动。师生们来到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学习以全国劳动模范黄宝妹为代表的劳模事迹,感悟工匠精神。在杨树浦发电厂遗迹公园深入了解了电厂工运烈士王孝和的事迹。在杨树浦电厂党群服务站听驿站服务人员讲电厂微党课。
研学过程中,同学们还与导师积极讨论交流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将劳模精神传承下去,以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
在“社会大课堂”中,同学们从实践中感悟真知。通过采访零碳咖啡馆店员,大家了解到店内的用电系统源自于太阳能光伏系统。发电板储存用电,店内大功率用电机器均可以实现零碳排放,所用的食具和杯子都是可降解材料。
同学们饶有兴趣的拍摄着前卫时尚的店面外观,阅读店内的杂事读物,给身心充电。同时,大家还集思广益,为咖啡馆和滨江引流提出建议。
研学途中,同学们“偶遇”百年老牌清真饭店“一心斋”。作为我区的老字号美食,也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心斋的牛肉煎包称得上是魔都“顶流”。同学们一边品尝刚出锅的煎包,一边了解马氏家族的百年创业历史。
此外,导师还设计了众多有趣好玩的小课题,分发给同学们去开展后续研究。这次杨浦文化寻根活动拉近了师生们之间的距离,让同学们在课业之外获得了宝贵的经济、文化、历史、政治学习经历。
据了解,自杨浦区中小学实施“全员导师制”全覆盖以来,控江中学的学生们跟着导师研学,走遍杨浦看“四个百年”。在“行走的课堂”中,不仅提升了同学们对杨浦的归属感、自豪感,也在他们心中根植下未来建设、服务、奉献杨浦的向往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