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
2024-05-28 为提高我区师生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在区生态环境局、区环境监测站、复旦科技园小学的大力支持下,第七届杨浦区青少年生物多样性调查与探究活动于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开展。
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科普部主任黄健波老师、辰山植物园商侃侃研究员、“众探究”工作室的翟晓欣老师、以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团队、区水质监测站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专家,根据小队成员的特点和兴趣,分成了调查实践(植物、昆虫、水质+底栖生物)以及自主探究小队。
调查实践得新知
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同济小学的两支队伍开展了植物的物种调查与记录、标本采集及制作等活动,描述并记录了刺果毛茛、鹅观草、鸡屎藤、薯蓣、蔊菜等40多种植物。
来自复旦科技园小学、中原路小学分校、二十五中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参与了昆虫的物种调查与记录、昆虫观察及捕捉实践等环节的活动。专家现场演示捕捉红珠凤蝶,手把手指导学生使用三角袋来收集蝴蝶,各小队共描述并记录了玉带凤蝶、草蛉、尺蛾幼虫、叶蝉、叶蜂等37种昆虫。
来自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的师生们参与了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采集了河道内的底栖无脊椎动物,例如涡虫、石田螺、萝卜螺、沼虾等。在专家的指导下使用显微镜观察底栖动物的特点,区分外观非常相似的摇蚊幼虫和水丝蚓等,并完成了用于评估水环境健康程度的鉴定、计数和记录。
此外,在专家的指导下,水质检测小组的同学们了解了地表水的等级划分、评价体系及水质分类的关键分析方法,实践了用电极法测定溶解氧和PH值,并体验了完整的水样采集流程。经检测新江湾城水质达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三类水标准,同学们对杨浦水域资源感到自豪。
自主探究迎挑战
8支调查小组的“小科学家”们在专家的带领下忙得不亦乐乎,自主探究小队的同学们则面临“植物识别(摄影及自然笔记)”“树高测量及树龄估算”“昆虫大搜索”三项任务的挑战。
“植物识别”任务为见多识广的植物识别“小达人”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大家纷纷在生态走廊中一展身手,寻觅任务卡片中的目标植物。参加“树高测量及树龄估算”任务的小队员们各显神通,有的拿出了手机自带的软件测算高度,有的运用数学上的“比例法”进行拍照测量和计算。“昆虫大搜寻”任务让生活在“钢筋森林”里的孩子们大开了眼界,他们使用昆虫网、捕虫夹等工具进行捕获,并近距离观察、鉴定。
参与此次活动的师生们,在完成调查探究任务后,迎来了“辨认上海常见鸟类、植物和昆虫”的“终极挑战”,抽到“挑战卡”的师生需要从24种上海常见物种中挑出卡片名单对应的图片,每位挑战成功的同学得到物种图片后,经过动手绘图、剪裁,就能通过热转印技术将其装饰到带有活动logo的环保袋上,完成专属自己的文创作品。
据悉,2014年起,区青少年科技站与复旦科技园小学联合筹建了“杨浦区生物多样性探究体验基地”,旨在为学校生物和环境科学社团的学生拓展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知识、亲身体验到生态走廊内的生态系统,增强学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树立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