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交流 共融共进——上海市校外艺术教育民乐和西乐中心教研组活动
2024-05-28 近日,上海市校外艺术教育民乐西乐中心教研组联合研讨公开课交流活动在区少年宫顺利举办。来自全市各区的民乐、西乐教研组成员汇聚一堂,进行学生器乐团队公开课交流。本次教研交流特邀市音乐正高级专家现场指导点评,共同探索了学生器乐团队教学活动的新路径,为推动校外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区少年宫副主任吴蕴致欢迎辞,对全市各区领导专家的出席表示热烈欢迎。
第一节课,来自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谢天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北派笛曲教学课《喜相逢》。谢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南方曲笛音乐与北方梆笛音乐的差异,通过亲身体验充分感受南北派笛乐的独特艺术魅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与爱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练习花舌、滑音等演奏技法,认真掌握引子与第一乐段的吹奏要点,对北派笛乐的音乐特点有了初步的表达能力。同时,学生们还热情参与演奏,积极探索创意实践与表现方式。谢老师还通过精彩的示范演奏,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了吹管乐器的独特魅力,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民族音乐精彩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课,来自区少年宫吴虹怡老师以“粤北瑶族 如歌美画——瑶族舞曲行板”为主题,开展教学排练活动。吴老师选择了旋律生动富有歌唱性的传统作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深入了解如何通过西洋管弦乐团的演绎,将《瑶族舞曲》这首民乐作品的特色风格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在排练过程中,吴老师通过基础训练、对比欣赏、画面联想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在力度、音色、配器等变化所表达出的画面场景,进而获得了更为细致和熟练的演奏能力。各个声部之间在相互配合中形成了默契,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也得到显著提升。
听课评课是公开课交流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民乐、西乐教研活动率先开展跨域交流,形成了良好的研训氛围。上海市校外艺术教育民乐、西乐中心教研组的核心成员与教师代表们纷纷就两堂教学公开课展开了互评交流与教学研讨。
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王瑾老师对竹笛教学课的传统作品风格鉴赏选题表示认同,并提出了在教学中可以突破示范与模仿的教学模式,增加更多生生互动与对比交流的探索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热情。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郭玮璐老师对《瑶族舞曲》作品排练课的环节设计赞许有加,建议教研组教师们在学生乐团排练中细致处理各声部演奏方法与乐句呼吸,有助于乐团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上海市音乐正高级专家王莹对公开课进行了全面的点评。专家对开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们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均给予认可,同时也针对教学中的一些细节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艺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而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能让课外校外器乐课堂发挥出更重要的育人作用。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教研组负责人李蓓老师对本次联合教研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课外校外教师要致力于不断优化艺术课程教学形式,聚焦于讲台、深研于写字台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绽放于舞台。希望更多孩子在艺术的熏陶下,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