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长面临八道坎 复旦教授梁永安带领读者“揭秘”

2024-05-27

  女性成长路上,会面临哪些坎?近日,“复旦新人文共读会”系列第九讲在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系列主理人、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教授以“女性成长的八道坎——共读《面纱》”为主题交流分享,带领读者一览女性成长路上的八道坎,洞悉生命的本质和力量。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月亮与六便士》《面纱》。毛姆总能构建起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框架,来展示他对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的观察与思考,《面纱》中亦是如此。这是一个书写了以凯蒂为代表的女性精神觉醒与成长的故事,以此为基础再细读,既亲切又多了些领悟。
  本次讲座梳理了《面纱》的故事情节,并对主要人物瓦尔特、凯蒂、汤森进行分析,从中总结了女性成长的八道坎,它们分别是:如何把握青春成长期,拒绝“嫁人”唯一论,拥有自己坚实的成长;如何认识代际关系,走出陈旧的“母女”生命循环;如何避免以婚姻逃避困境,把不爱之人排除在选择之外;如何识别巧言令色,让真情燃烧在心灵之爱;如何将绝望转化为精神力量,在绝地重生中发现未来;如何消解过度的负罪感,理解生存的复杂,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如何摆脱极度的“被爱”情结,把深切的爱投入更广大的世界;如何跳出感性的游移,以极简的清晰重构生活。
  梁永安指出,关于女性成长题材作品的写作,女性作家存在或美好、或黑暗的两极化倾向,男性作家则存在心理障碍,很难理解女性的诸多心思。自称“四分之三是男性、四分之一是女性”的毛姆,在这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写出女性的多面和复杂。
  “一部作品被称作经典,不是说每页都很精彩。其中有10%很出彩就属于比较优秀的。”如何阅读经典作品?在梁永安看来,要一层层打开。“人物的设定、情节的发展有无限种可能,读者可以阅读一段,然后做出判断,展开想象,再与作品进行对比,从中发现文本的优点与不足。”
  两个多小时精彩风趣的分享中,梁永安解读了《面纱》的深刻之处,分析了当下重温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女性要时刻关注自我成长,追求生命的意义,尤其是在知识与经验积累、价值观形成的16-23岁这一关键年龄段。
  本次活动吸引了近两百位读者现场参与,读者们就凯蒂最后前往海岛是否是一种逃避、这八道坎是否是女性独有等问题,与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活动还通过杨浦区图书馆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微信视频号、平湖市乐享直播间进行线上直播,吸引12.1万余人次观看。
  据悉,“复旦新人文共读会”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浙江省平湖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联合主办,共十六讲,后续将继续以经典文学、文化为主轴,让文本与生活对话、经典同现实接轨,吸引更多人开启人文阅读之旅,共建书香社会。

分享到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新浪微博
点赞0 收藏0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