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洋房焕新重生 我区新建一处市民园艺中心
2024-04-26 市民园艺中心是服务市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鲜活实践。为满足市民群众对家庭园艺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推进林长制工作,定海路街道联合街道社区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戴代新团队利用杨树浦路3061弄的老式花园洋房定制一个“市民园艺中心”,为市民提供绿化政策宣传、园艺咨询、科普宣传等一站式服务。
走进杨树浦路3061弄社区,映入眼帘的就是联排老洋房。有的是独门独栋,庭前花园可见绿植;有的则是几家共用,邻里一起扮靓家园。在社区睦邻中心门前,复古格子地砖代替了原有水泥地面;散落的盆栽被统一规划,在铁艺架上有序排开……这是规划师为居民打造的“芳香一隅”,既为原本四散的绿植安了家,又让植物的芳香带给人疗养身心的作用。
项目的设计理念,是“适老,疗愈,熵减”。每一处设计细节,都为这一社区专门考量。同济大学戴代新教授工作室设计团队在排水沟铺了一些鹅卵石,并做一些修饰;街角的绿化也经过打造,起到雨水花园蓄水的作用,同时又能疏导排水。此外,在设计方面,项目关注“无废”“可持续”等理念,通过微小的更新,将这些理念辐射到整个社区之中。
杨树浦路3061弄社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百分之六十以上,且多为退休人群。许多老人自幼在此长大,这份故土深情让他们不舍得搬离。眼见着小区的面貌不断焕新,以往的野草丛生之处也增加了花花草草,既赏心悦目,也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打造宜居社区,最核心的思想还是要人人参与。整个园艺中心的设计、规划、实施,社区居民的意愿和想法参与到了全过程。
为了让园艺中心长久保持活力,“疗愈廊道”和“疗愈菜园”区域特意设置了大量留白。现场只有铁艺花爬架和小木桩,由居民自己动手装扮,可以做垂直绿化,亦可种植蔬果。
让社区一隅转化为承载社区记忆、促进社区融合、分享交流园艺的自治大舞台,园艺中心的打造,将“礼物”送到了居民心坎上。未来,定海路街道林长办也将通过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把绿色生活理念、绿化服务传递到社区,让喜欢园艺的居民拥有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展示、互相提升的有效平台和展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