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高校团队培育白色大闸蟹 蟹黄蟹膏肉眼可见 今秋“开吃”
2024-04-09 白的大闸蟹你见过吗?蟹身洁白、蟹黄蟹膏肉眼可见。今年秋天上海人的餐桌上将增加一款新美味——“白玉蟹”!
日前,新一轮河蟹新品系“崇明1号”亲本挂笼仪式举行新品系暂定名“白玉蟹”。
这一“美味”培育的背后,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团队智慧.
2016年年初,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吴旭干偶然在江苏兴化和上海崇明发现河蟹养殖池塘里,有部分河蟹蟹壳颜色呈白色或淡黄色,便取样带回实验室研究。
“白壳螃蟹在自然界本来就有,但数量极其稀少。”吴旭干说,“大家有可能想当然,是不是得了白化病。其实不然,这是自然演化的结果。”
那年开始,团队成永旭、吴旭干教授带领研究生把这部分白壳蟹挑选出来进行家系和群体繁殖。经过四代纯化,形成了现在的“白玉蟹”新品系。
“这两年,我们都选体重大且壳色纯白的成蟹来做下一代亲本,留种率只有5%上下,非常严格。”吴旭干表示。
煮熟后,“白玉蟹”仍然能保持独特的白壳外形,不会像普通大闸蟹一样变色。吴旭干解释,这是因为“白玉蟹”的壳缺乏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检测发现,‘白玉蟹’蟹黄和蟹膏中的虾青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含量和寻常青壳蟹没有差别。”吴旭干表示。
至于可食率和营养价值,两个品系的蟹肉、蟹黄和蟹膏比例,以及蛋白质、脂肪,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都很接近。研究团队还发现,“白玉蟹”和青壳蟹有着相似的生殖性能和胚胎质量,但白壳品系交配后的抱卵速度显著高于后者。并且,“白玉蟹”长起来更快,“大块头”的比例也要高一些。
目前,“白玉蟹”已在多地的农业博览会上成为“显眼包”。有蟹企以1只白玉蟹配上7只青壳蟹的礼盒形式出售,预定火热。今年秋季,首批“崇明1号”成蟹将正式面市。届时,爱吃蟹的朋友们就有机会大饱口福啦!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