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演艺门票退转改 保障购销双方合法权益

2024-03-18

  近日,区消保委发布2023年消费维权典型案例,为广大消费者讲述案例处理过程及结果,并分析其中牵涉到的法律知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2023年11月,消费者方先生有幸抢得某生活平台12月周杰伦泰国曼谷演唱会门票和酒店联票。出行前,方先生的女友突染疾病导致无法出行,而方先生则需陪同治疗。于是消费者在2023年12月1日联系生活平台经营者申请退款遭拒,后续消费者发现该联票可进行转让或者改名,于是联系12315反馈投诉。
  2024年1月,消费者俞先生反映报名缴费没几天的乒乓球培训机构突然关门跑路。消费者根据经营者张贴在门店的公告联系电话多次致电,均被告知无法处理退款。消费者无奈向12315致电寻求帮助。
  区消保委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确认其订单联票尚未使用且未超过使用期限,消费者方先生表示其女友病情已好转但仍不适长途远行,希望将价值不菲的联票套餐改名转让。
  经与平台经营者协商沟通联系,消费者提供相应就医凭证后,经营者同意根据规则为消费者进行改名转让,并最终在联票使用期限前完成了转让流程,消费者对此处置表示认可。
  现场演出的放票时间一般前置数周,强实名制+不支持退转的要求增加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可能会因为演出时间与工作或临时安排冲突等可能性而选择观望或放弃观演。因此,主办方应当完善票品退转改机制,设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费标准,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对退票权利进行限制,权衡消费者权益与主办方经济效益;建立转让改签机制,限制用户转让或改签次数并实现转让记录可追溯。
  此外,在技术层面仍需不断发力打击刷票、倒票、假票现象,提升信息透明度。一些“黄牛”研发了专门用于抢票的软件,通过自动化脚本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自动化完成填写信息、选择、提交和支付等流程,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升级,票务平台应建立起精准识别、智能对抗、实时拦截的防御机制,拦截非法设备请求与非正常用户购买行为。现场演出票务产品作为限量发售的稀缺品,与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天然契合,区块链+票务可以对每一张门票进行从生成到使用的全流程追踪和监督,实现全链路电子化门票管理,有效规避假票问题。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