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听力健康 人工耳蜗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全国爱耳日
2024-03-04 听力下降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感觉器官缺陷,居全球疾病负担排行榜的前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全球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下降,其中儿童3400万人,成年人4.32亿人。在国内,听力下降为第二大致残疾病,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3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布科普专著《听力疾病自助手册》,旨在提醒人们及时引起对听力问题的重视。
《听力疾病自助手册》由国内知名听力疾病诊治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军教授主编。本书凝结了杨军教授团队近年来听力疾病科普知识宣传的成果,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是一本实用的科普读物,可供听力疾病患者和大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听力疾病,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临床医生、技师、医学生参考学习。
在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还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为患者提供人工耳蜗政策解读、植入咨询、保养和调整等服务。杨军教授介绍,随着听力检查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听力障碍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根据听力疾病的病因、程度和性质,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也可以选择助听器、人工耳蜗或听觉脑干植入等干预措施。
今年24岁的张觉方是一名舞蹈编导。台上,她双脚轻盈地踩在无形的乐符上,身体的律动准确而有力,仿佛与音乐融为一体。其实小张是一名人工耳蜗植入者,从小就患有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手术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上学、交友、追星,跳街舞,仿佛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过去,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以新生儿、儿童等语前聋患者为主,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考虑这个选项。对于老年性聋患者而言,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不仅仅是恢复听力的手段,更是改善整体生活质量的关键。倪平弟双侧耳聋多年,使用传统助听器效果不佳。60多岁植入人工耳蜗后,他不仅能更好地与家人交流,还考取了驾照,带着妻子一起去多地旅行。“手术后,许多患者能够更好地与家人交流,参与社会活动,减少了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感。”杨军说。
据了解,自去年10月1日起,人工耳蜗已被纳入了上海医保支付范围,支付类别为乙类。此前,人工耳蜗单侧植入的费用约需20万元,进入医保后,使用乙类耗材发生的费用,将由参保人员先现金自付20%,其余费用再按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这大大降低了老年人进行人工耳蜗手术的经济负担,预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这一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