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于漪精神 培养新时代“大先生”

2024-01-11

  1月9日,上海市普教系统党建研究会和区教育工作党委在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联合举办了一场党建研讨会,上海市教育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交流研讨《把于漪教育教学思想融入“四有”好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一重点课题。
  接过衣钵
  建设“德智融合”的教师队伍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从杨浦成长、从杨浦走向全国,她用70余年的从教实践为青年教师们亲身示范“四有”好教师,引领、陪伴、帮助了几代杨浦教育人的成长。多年来,杨浦教育始终树牢于漪老师这面旗帜,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倡 “做于漪式的好老师”,培养新时代“大先生”,打造高标准教师队伍,投身教育强国建设,探索形成新时代师德师风师能建设的“杨浦理解”。
  作为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经在学校担任多年一线教师的于漪老师的育人理念已经深深浸润了这片校园,“‘德智融合’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于漪老师数十年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的总结与提炼,是我国当代基础教育领域对于教育本质与教学实践的深刻回应,也是‘双新’背景下,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融合,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地生根’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的有效实践。”杨浦高级中学校长张田岚分享道。
  作为上海市唯一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近年来,我区在“双新”的推进中形成了我区经验和特色,各个学校以教师胜任力提升为重点,整体架构区域教师研修体系,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和育人方式变革。
  以杨浦高级中学为例,学校的语文组研究、继承、发扬于漪老师提出的教师 “带教”培养三级网络,发挥团队力量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以 “德智融合的课堂文化转型” “德智融合自主发展的课程建设”为主题,设计参与式、双向性的主题教师培训。近几年来,杨高青年教师团队在各类市区级比赛中捷报频传,一支德智融合的优秀教师队伍正在初现雏形。
  立德树人
  分享杨浦特色和实践经验
  在会议上,教育各界人士参观了杨浦高级中学的“于漪展示厅”,观看了于老师在杨浦高级中学70周年校庆上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讲话视频。于漪老师各个年代的照片、讲课视频以及备课笔记手稿、奖状证书都深度呈现出人民教育家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学生的满腔热忱。
  在于漪精神的感召下,众多学校积极交流了学校党组织加强党建引领,把于漪教育教学思想融入“四有”好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成果。
  上海市控江中学校长吴巍认为,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正在融入生物学教学课堂,注重课堂设计创新、学生情感关怀和参与,关注跨学科融合,共同促进“立德树人”。“控江中学的袁君宜老师和民星中学的桂俊老师深入学习了于漪老师‘教师要做到有效地体现德育,须认真研究和准确地把握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的思想,分别在‘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的差异化’和‘基因突变’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理性地判断、解释生活实际问题。”
  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校长杨莉俊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她表示,好老师要手中有术,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当我为全市学生上大课时,遇到了网上教学如何兼顾全市学生的难题,想到于漪老师说过的‘教师要学习、钻研课程标准,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让学法代替教法,让学生参与和实践。’便豁然开朗。”
  在于漪这位“大先生”的身上,“大”可细化成为“大情怀”“大境界”“大学问”“大人格”四方面,这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楷模一直是杨浦教育人践行教育初心使命的精神航标。
  在未来,杨浦教育将始终坚持以学习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 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主线,通过党建引领、实践养德、学科育德、典型树德,形成多维度系统集成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以高质量师德师风建设,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深耕教材,深耕课堂,深耕实践,深耕方法,深耕教研,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培育新人、输送力量。\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