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之家 希望之家——铺就“三无”特困人员的刑释回归路

2023-12-27

  初冬的上海,寒潮来袭,“三无”(无亲可投、无家可归、无业可就)刑满释放人员老施的心里却满怀暖意。近日,在区社区矫正中心和救助管理站的帮助下,他终于住进了一个温暖的“家”。
  今年,区司法局与民政局联合制定《特殊困难“两类人员”临时安置工作实施办法》,依托区救助管理站建立“杨浦区矫正救助中途之家”,为本区特殊困难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矫人员提供临时安置,让他们的人生重燃希望。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老施就是其中的一员。
  核查信息,做好出监衔接工作
  近期,我区矫正中心在日常刑释衔接工作中获悉,即将刑满释放的施某可能是“三无”人员。随即,立即启动相关程序,通知户籍地司法所做好信息核查,并提前制定安置帮教方案。
  经核查,老施因犯盗窃罪入狱,其父母、兄弟姐妹均已过世,确无任何亲属。以往靠一朋友接济生活,自从入狱后朋友也已无法联系。
  为进一步落实老施出狱后的生活来源,司法所联系社保中心查询发现,老施已有19年的社保缴纳记录,但并未办理退休手续,而且其还曾是两家公司的法定代理人,个中情况要等老施出狱后再作详细了解。
  落实帮教,协力提供临时救助
  出狱当天,区矫正中心民警与户籍地司法所专职干部、社工以及派出所民警早早来到监狱,等待老施出监。
  老施表示自己的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物品在抓捕时都留在某派出所,现在没有任何证件,自己也没地方可以住。了解情况后,帮教人员一同陪同他前往户籍地派出所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临时身份证、户籍证明、社保卡等必要的身份证件,并为老施办理低保首月救助。
  老施说他当年拿着动迁款去做生意,曾开过两家公司,但遭遇金融风暴,公司经营不善就转给了他人,其后只能靠着朋友接济过活。好不容易等到退休年龄,想去办理退休手续,却被告知无法办理,当时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也不知道向谁求助。于是打起了偷电瓶车的主意,这才被判刑入狱。
  困难重重,多方筹措送去温暖
  然而,“坏消息”接踵而至,临时救助的申请因为老施有营业执照,不符合办理条件。退休手续也因为其社保账户被封存导致无法办理,其充满希望的心一下子跌落了低谷。
  随着天气愈加寒冷,看着几天来老施还穿着出监时狱友送的运动服,司法所工作人员不由心生怜悯,第二天就打包了一大袋秋冬衣物送给老施。收到衣物后,老施感动不已,连声道谢。
  寒潮来袭,顺利入住中途之家
  由于上海近期寒潮来袭,温度断崖式下滑,考虑老施的实际情况,司法所向区矫正中心申请入住本区“中途之家”。区矫正中心与区管理救助站积极沟通协调,加急完成了审批手续。
  近日,在矫正中心民警与司法所专职干部的陪同下,老施来到区救助管理站,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办理入住手续,当天就入住了“中途之家”。
  追根溯源,妥善解决症结问题
  为帮助老施办理退休手续,司法所在收集相关材料进行研判的基础上,积极协调户籍地派出所民警、社工、街道社保部门工作人员陪同其一起前往公司注册地社保中心。经了解,因老施所在公司欠缴社保金,其作为该公司股东,需承担连带责任,但不影响其办理退休。待手续办妥后,就可以正常领取退休金,足够其维持日常生活。
  老施满怀感激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多亏你们的帮助,像我这样坐过牢的人也能有这样的待遇,我一定痛改前非……”。
  结语
  “三无人员”是安置帮教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此类群体由于缺少家庭支持系统,他们回归社会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安置与帮教,极易走上重新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就需要我们整合资源、密切配合,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协同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坚持“以情暖心,用情帮教”的工作原则,继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跟进“三无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及时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必要帮助,用务实举措为刑释“三无人员”铺就一条温暖的回家路。
  注:文中所涉当事人姓名为化名。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