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 街区发展找烟火气还是未来感 人人议事厅第三场在四平路街道举办
2023-12-26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在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区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嘱托,以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提升杨浦人民城市建设底色、亮色和成色。为进一步丰富实践探索,结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区人大推出“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人人议事厅系列活动,聚焦人民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民生大事”,邀请社区居民、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等共商共议,推动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形成“解决一类问题、总结一条经验、形成一套制度”的基层民主新机制,生动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人民城市建设的杨浦实践。
两个老小区之间是一条未来生活街区,
两百米街区内隔一百米就有一个垃圾箱房;
未来街区里连接着一个个创新创业实验室,
一个个实验室边上
又有“家政店”“洗烫店”等生活小店;
……
似乎,这些词不应该集合在一句话里,但这些看似跳跃的词正构成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丰富多样的色彩。作为四平路街道网红街区,一直以来,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对于未来社区生活的探索与实践备受关注,尤其是街区附近的居民。关于NICE2035未来街区发起的这场对未来式生活的“实验”,现在的我们,如何定位与设计?未来街区,是从烟火气里寻找未来,还是用未来定义街区?
近日,由区人大常委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阿基米德传媒联合推出的“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人人议事厅第三场在四平路街道举办,来自街区附近居民区居民代表们与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们以及主持人、专家齐聚现场,聚焦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的持续升级更新展开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
“撞色系”or“融合系”,我有话要说
“这个垃圾箱房为500多户1200多个人在服务,它的体量是在的”“我们门口已经有一个垃圾箱房了,两个其实没什么必要”“对于未来街区,我们希望小区居民可以接触到比如我们大学里一些新的东西,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去实际生活里体验大家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社区工作聚焦的目标是小朋友和老年人,我们想说能不能考虑一下年轻人,打造以社群来凝聚的这种街区”“作为企业,我们是觉得可以把一些创新企业的产品先放到我们街区来,让我们居民先体验,这是NICE2035我们实验室的优势”……一面是未来式生活生态“实验”,一面是目前街区两边商户、居民实际生活,未来街区如何讲好创新创业的故事,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选择。
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位于四平路1028弄,四平路与阜新路之间,原来是鞍山五村与公交新村之间约200米左右的狭长的“背街小巷”。2015年起,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区规划资源局、四平路街道、同济大学社区规划师团队、社区居民多方参与共同努力,这里开展了系列微更新改造等工作。2018年2月,围绕四平路1028弄“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动。依托同济大学的优质资源,NICE2035把各式各样的实验室搬进社区。同济-阿斯顿马丁实验室、同济-海尔未来生活实验室、朱哲琴声音实验室等一大批未来创新实验室和社区共生实验室入驻。以设计与创意赋能每一个“螺丝壳”空间,现在的NICE2035街区不仅是未来式生活的实验室,还是知识人才创意的集聚地,创新成果转化的试验场。
围绕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的现在与未来,活动现场,不同小区的居民、高校的师生代表、企业与街区的运营方以及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公益团队、各界别人大代表、专家、主持人开启了一场“撞色系”or“融合系”的辩论与畅想,拿数据、举案例、讲历史背景、谈与众不同,有不同视角下的不同观点碰撞,也有着力未来看现在的不同创意融合,还有“有备而来”的设计方案……
提人民建议,他带着设计图纸来
“我带来了三个设计方案,给大家展示一下”,活动现场,哈弗公寓业委会主任还带来了一份小区居民代表提的关于垃圾箱房空间改造的建议,同时还有三份设计参考图纸,“我们设计理念是生态,方案里放了很多绿化,老年人坐在这附近是不是很舒服?可以晒晒太阳。这边是休息区,这是整个街区的主题logo柱。这一片墙我们在夜晚可以投影,晚上就可以看露天电影,夏天这边可以做一个售卖区……同时小孩也可以在这里互动,这里就可以当滑滑梯,它也可以当做一个台子使用。这边其实可以做一个咖啡店”,围绕更新改造,图纸还设计了“夜景版”。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当社区、街区治理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汇聚的不仅仅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与呼声,往往还有充满惊喜的智慧和能量。关于街区的几平方米垃圾箱房的改造更新,除了这份图纸,议事现场还有很多居民带来了“金点子”,有围绕小空间大改造不做“口袋”公园,改做“口罩”公园的建议;有从参与的街区“空瓶记”经验出发,提出关于垃圾箱房“循环再利用”路径基础上引入同济大学创新创业项目的建议;还有围绕社区互动设计不同类别的针对性活动方案……
区人大代表潘春华表示,“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其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有同济大学优秀的高校资源,一方面有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居民区,还有丰富的环同济企业3600多家,这其中还有众多的创业年轻人,他们有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于街区来说,完全可以作为政企校联动的‘试验区’,不断引入最新的体验,最新的产品,同时也搭建儿童、年轻人、老年人不同群体融合的‘实验区’,互相交流与分享,带来各自更好的发展。”对于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来说,“社企校”资源优势与长效协同联动,带来了更多的赋能与助力。
烟火气vs未来感,我们的“共识”很重要
不管是“撞色系”or“融合系”的街区发展建议,还是人民建议下“社企校”协同赋能,未来街区是从烟火气里寻找未来,还是用未来定义街区,关键还在于“我们”,以及我们是否达成的“共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海波热线》主持人海波:“一个最好的街区,它一定不是养老院,天天是老人在一起,也不是像青年公寓,每天都是行色匆匆。它一定是有老人在散步;一定有小孩在奔跑;一定有青年人下班之后能够看到老人,能够看到孩子,这样的社区才是真正的未来社区。”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欣:“今天我们的议事话题,大家讨论地很热烈的‘未来感‘与‘烟火气’,似乎好像是两方差异很大的一种诉求。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NICE2035街区这不到200米的一个小巷子,其实承载了特别多的期待,特别多的对于社区文化如何去塑造,如何去引导,我们的诉求如何在这里去落地的创意。在这里面,我们社区生活圈的居民、我们环同济高校以及企业这个创意圈层,还有我们高校老师学生、创业年轻人等等,这里其实可以承载很多理想。”
区人大代表刘英勇:“目前来看,我们如何定义未来社区,我觉得是要从为区域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来定义。如果过程当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解决问题要从引领性来看,当我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就能为未来杨浦区甚至全市更多街区提供解决方案和模板。此外,杨浦作为众多互联网入驻的区域,接下来,杨浦还将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从未来看现在,街区发展在生活方式的升级也是与经济共同发展的关键。”
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在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对未来生活的“实验”中,继续搭建居民议事的平台,形成促进居民达成共识的机制,让居民能够在这场“实验”中形成社区的凝聚力、认同感,这也将是未来街区里更为“NICE”模样。
人人议事厅,听人人议事,此次活动是区人大常委会“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人人议事厅的第三场,聚焦正在进行的实事项目推进、社区待破解民生热点具体事项,活动也将持续搭建“人人来议事”的平台,邀请与话题有切身相关的社区居民、人大代表、民生主持、专家以及与话题有关的区委办局、街道干部开启现场议事,以推动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形成“解决一类问题、总结一条经验、形成一套制度”的基层民主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