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子国赛捧杯
2023-12-12 12月9日,202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典礼在复旦大学举行。
赛事创办于1992年,为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之一。今年,来自全国和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的1685所院校/校区共计59611队、近18万名选手报名参赛。
此次国赛,复旦大学2021级经济学院本科生曹宇轩和队友2021级管理学院本科生黄瑞、秦一天,捧得本科组唯一最高奖“高教社杯”。这是复旦大学自赛事开赛32年、设置最高奖项22年以来首次获此荣誉,刷新了学校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左起:黄瑞、曹宇轩、秦一天
本科组共299队获全国一等奖,1200队获全国二等奖。其中,复旦大学斩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10项。来自学校18个院系的学生,分获上海赛区一等奖14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57项。
“我们团队的三名同学,都是第一次参加数学建模类竞赛”,曹宇轩在颁奖会上说。
参赛前,复旦大学深耕数学建模领域多年的数学科学学院教师,为学校所有参赛选手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线上培训,也让他们充实了理论和案例储备。正式比赛时,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内,每支队伍都需要完成从问题分析、建模、求解、编程、论文撰写的全过程。
曹宇轩团队最后将眼光锁定在赛题:“蔬菜类商品的自动定价与补货决策问题”上。面对多达87万条的销售流水数据,曹宇轩和队友先后使用了各种可视化手段、聚类、Prophet预测模型、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等优化算法,潜心观察数据传递出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蔬菜类商品自身的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合理假设、拆分各个影响因素,最终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蔬菜补货和定价模型。
在曹宇轩看来,数学建模比赛就像一场奇妙的探险,“我们不仅锻炼了创新思维,更培养了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每一次尝试和沟通,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更加懂得团队协作的力量;每一次对问题分析的深入、算法的实现、结果的改进,都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复旦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数学模型”课程的大学。李大潜院士为课程写下万字导言,还亲自讲授第一课。早在1990年12月,复旦及上海其他几所高校就曾联合发起并举办了上海市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这是我国省、市级首次举办建模竞赛。
近年来,复旦大学在数学建模的实践与活动中不断追求新的发展,学校“数学模型”系列课程获评首届上海市精品课程,还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学校连续组织25届华东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且自2014年起独立承办,形成复旦特色,并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建模挑战赛之一。
复旦大学致力于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建设学生学术研究、科技创新支持平台。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走过25年,形成理念清晰、体系完备、层次分明、独树一帜的管理和培养模式。复旦学子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各类科创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了耀眼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