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的海派之韵——电影人系列之走近吴贻弓和《城南旧事》
2023-12-11 近日正逢著名导演吴贻弓85周年诞辰,光影中的海派之韵——电影人系列第四讲,邀请吴贻弓的儿子吴天戈老师,讲述他父亲的艺术人生,和电影《城南旧事》银前幕后的故事。影视基地校上海市育鹰学校三十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我的电影梦
吴贻弓导演1960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曾执导过《巴山夜雨》《城南旧事》《姐姐》《少爷的磨难》《阙里人家》等多部经典作品。《城南旧事》于1983年上映,同年参加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一举夺得最佳故事片金鹰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的中国电影。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国际大奖,让日后的吴贻弓牵头发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
我们自己的国际电影节
1993年,在众多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吴贻弓导演创办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是一次带有风险的尝试,但正是这份勇气,让更多世界电影人走进中国,认识中国。
成就离不开真诚
吴天戈说起父亲,眼睛里都是笑意:“他既是一个值得敬仰的电影大师、影界前辈,也是一位性情平静、心底温柔的好父亲。父亲为人、做事,不温不火,不疾不徐。那个‘度’,基本可以控制在‘刚刚好’的水平上。无大喜,无大悲。父亲最大的优点是真诚,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并一直影响着我们。”
散文诗化的电影风格
拍摄《城南旧事》时,吴贻弓41岁,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独立执导电影。《城南旧事》改编自中国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有人评论影片风格非常散文化、诗化,吴贻弓表示,“其实这是小说里本来就有的东西,只不过和我不谋而合罢了。”吴天戈老师说:“父亲的古文功底特别深厚,经常在家里看书写诗歌散文。希望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可以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中国传统文化好好传承发扬光大。”
精彩的讲座之后,同学们跟着吴天戈老师来到上海电影博物馆临展厅,参观了《城南旧事》的手稿分镜头剧本和吴贻弓导演的奖杯奖牌展柜。
活动最后,吴天戈老师为每一位学生写下了祝福和寄语。
整场活动,同学们被吴天戈老师的精彩讲述深深吸引,有了许多感想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