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案例集 首届杨浦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案例——专业服务篇
2023-11-28 专业服务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区民政局推出“杨浦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案例征集活动”。经过前期案例收集、项目初审、现场评审等环节,最终有十家社会组织项目入选首届杨浦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案例。
近年来,区社会组织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将群众需求与社会工作专业性供给进行有效对接。
在此之中,有这样3家社会组织,他们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创新专业服务形式,来回应多元需求,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无障碍非遗—上海杨浦区恩三民族文化传播中心
无障碍非遗通过搭建平台,链接手艺老师、残障青年、非遗基地及企业,通过同侪分享(残障者带领残障者)、系统培训与持续指导,助力残障青年提升信心、掌握技能。通过资源链接、订单合作、以销定产,让手艺学成的残障青年实现灵活就业并创收,使其实现自我价值。
2022年杨浦区恩三民族文化传播中心在我区区内开展了“集光计划”助残障青年创业就业项目、“妇联创变客”非遗刺绣助残障青年创业就业项目、“睿远为你加油守护计划”非遗文创助残就业项目、“杨浦区公益创投”无障碍非遗—非遗刺绣助残增收等。累计举办150余次课程,多次线上答疑,培训了100余名残障者,实现约十名残障青年就业增收,间接辐射人数达8000人。
主要项目活动涵盖防疫香囊;盘金福纹香囊;布老虎、莲说香袋、茶席等线下线上的学习、内容创作、提交作业、作品评选、展示展览。
项目为系统性参与学习的学员提供了订单支持和非遗的深度学习,目前课程覆盖了我区多所阳光之家,未来将开设更多的课程,拓展与更多的机构开展合作,帮助参与的学员就业创收。
争创社会治理创新样板点—上海市杨浦区滨江治理联合会
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作为全市首创的地域性、创新型社会团体,以“服务会员、服务滨江、服务社会”为初心、以“解决杨浦滨江发展焦点痛点难点”为核心、以“争创社会治理创新样板点”为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会员大会-理事会-专委会三级模式,以社会组织独特视角,努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党建引领公益力量。以杨浦滨江红色地标为主阵地,携手区域主体、联动会员资源,开展党建活动、公益行动,如组建“杨浦区红色滨江青年志愿服务队”、协办“蓝天下的至爱”“红潮公益市集”,助推“啡一般的温度”公益项目等,叠加发力,赓续红色血脉。
党建汇聚治理活力。以联合会理事会、专业委员会为主力军,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搭建建言献策“直通车”、优化人民群众“发声器”,以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共治水平,如推进采购服务模式、形成一批自治公约、开展多项调查研究、建立一套共治机制、组织多次治理活动等,聚力共建,探索创新之路。
专业服务再升级 社区治理同聚力——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综合社工站运营项目—上海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延吉新村街道综合社工站是在市区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下,在延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全区第一家综合性社工站。社工站提出了“12345+X”运作工作模式;完善了社工站运作制度;加强了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培训;打造了各类特色公益品牌项目。
在社工站日常运作方面,先后围绕“为老扶幼、助残帮困、疫情防控、扶贫援建、社区共治”等工作组织策划开展各类活动20余次,接收发放捐赠物资近万元。
在社工站项目运作方面,多个项目获得了美好社区银奖项目、杨浦区民政创投大赛优秀项目奖。
在社工站社会影响力方面,社工站的工作多次获得了官方媒体的报道和宣传,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社区公众的知晓度。
社工站将按照“重实用、提品质、树品牌”的思路和方法,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家园建设为目标,以幸福品牌为抓手,积极探索打造社工站的各项创新工作,注重发挥持证社工实操能力,不断拓宽“服务半径”,强化“服务深度”,精耕细作构筑特色社会治理品牌,让百姓于细微之处感受到来自社工站的关爱,建成延吉新村街道“全链条”社工服务新格局。
以上3家社会组织用心用情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充分展示了区社会组织的责任与担当。无论是保护传统文化、探索社会治理创新还是推动社区综合服务,区社会组织都发挥各自专长,做好桥梁纽带,不断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成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