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派文化与百年学府的世界——区图书馆

2023-11-10

  “百年学府与海派文化的特点非常相似。”
  近日下午,在上海开埠180周年之际,区图书馆联合上海通志馆、学悦风咏书社打造的“何以上海”系列讲座在区图书馆举办第八讲——“海派文化与百年学府”,邀请资深媒体人、复旦校史研究者张国伟从高校视角切入,解析城市文化。
  上海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精神和品格,高校也在其中诞生、发展、壮大。张国伟老师开篇即指出,海派文化由传统文化、江南文化、中西文化、租界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诸多部分组成,而上海百年学府的历史也包含了上述内容,反映了海派文化的特点。
  短短两个小时讲座中,张国伟老师梳理了圣约翰、南洋、复旦、沪江和同济等大学的海派特征来源与发展,为读者们剖析了大学对海派文化走向的影响路径与原因。
  此外,活动通过历史档案的挖掘和珍贵图片的佐证,让读者得以感知百年学府的丰厚内涵,并了解其办学特色。张国伟老师围绕“海派文化的特征”“‘滬’字的隐喻”“百年学府与海派文化的契合”三方面逐一展开介绍。
  海派文化是水的文化,基本特征是开放与包容、多元与创新、规则与契约。
  一个“滬”字就隐喻了海派文化的发展个性,左侧的“三点水”表示海纳百川、包容开放、流动创新;右侧“扈”的象形像一个竹栅,既有包容的一面,也有淘洗、流动性的含义。“扈”的字义有二:一是“扈从”,毕恭毕敬,遵守规则,可以解释为海派文化中的契约精神;一是“跋扈”,飞扬跋扈、充满野性和张力,彰显海派文化中的创新、反对守旧、不拘一格。
  而学校常与水密切相关,其中南洋公学与李漎泾、圣约翰公学与苏州河、大夏大学与丽娃河、复旦大学与走马塘等;学校的规章严格,专业门类齐全,课程创新多元,具有世俗化特征,强调学以致用、服务大众;师生来自世界各地,注重英语教学和教育传统,学生的校园生活十分丰富等。
  活动现场,读者们也就海派文化在今日沪上高校中的体现、大夏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关系等问题,与嘉宾开展了深入交流。
  据悉,截至本次讲座完毕,区图书馆“何以上海”系列讲座围绕上海历史进程、红色文化、人物风云、高校春秋、影视图像、海派艺术以及上海人的衣食住行等主题开展的八场活动已圆满举办,旨在让读者通过8位嘉宾的讲述,感受上海的城市发展与海派文化精髓,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体验沪江人情与城市的烟火气。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