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听证” 让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民解忧
2023-11-09 近日,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其中,区人民检察院报送的“检察听证”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我区是上海市传统的老工业区,随着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大量纠纷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领域,并由此引发不少化解难度大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区人民检察院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检察工作全过程,汲取新时代“枫桥经验”精髓,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探索形成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检察听证”工作法,实现检察办案、矛盾化解、社会治理融合推进。
区人民检察院紧扣“检察听证”促实质化解这一主线,从加强听证说理、丰富听证形式、延伸听证效果三方面着力,为信访人提供说理平台,邀请第三方人士参加听证评议,把法理、事理、情理讲深讲透,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首办环节、化解在基层。
紧扣检察听证说理到位 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抓牢首道关口,常态融入办案全程。区人民检察院制定《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将检察听证纳入检察官业绩考评体系和检务督察范围,融进业务办案“全流程”、实现业务条线“全覆盖”,敦促检察官把检察听证作为基本办案方式,发挥检察听证咨询、论证、群众参与的多元功能,在办案中以公开赢公信、促化解,以高质量的检察听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办案的第一道关口。
抓牢智慧借助,多方参与源头预防。区人民检察院制定《杨浦区检察院听证员选任管理工作办法》,聘任38位法律、社会工作、技术专家等专业人士为听证员,健全听证员“进、出、管、训、用、评”等管理机制,以兼听则明避免偏听偏信,促进检察官更加客观、准确地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依法公正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
抓牢关键少数,应听尽听全面覆盖。区人民检察院坚持院领导主持公开听证“打头阵”,建立院领导包案办理的刑事申诉、立案监督、检察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国家赔偿案件“三类案件”主持公开听证全覆盖工作机制,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各类解疑难复杂案件,充分发挥院领导带头化矛盾纠纷的“头雁效应”。
聚焦检察听证效能释放 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聚焦一体履职,部门协同联合听证。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全程参与矛盾事项化解,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工人欠薪纠纷、拆迁纠纷、投资纠纷,与其他检察业务部门联合开展类案集中听证,化繁为简,优化听证资源,将同类矛盾纠纷集中高效化解在首办环节。
聚焦数字赋能,积极探索线上听证。区人民检察院探索将远程视频连接技术运用到跨地区办案环节中,尤其针对居住地路途遥远、出行困难的当事人,开展“线上”远程视频听证,在听证中,证据材料同步展示,释法说理同步开展,听证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解决地域、空间限制等问题,减轻了群众舟车劳顿之苦。
聚焦便民高效,灵活运用上门听证。区人民检察院秉持“温暖控申”的理念,针对年老体弱、身患疾病、行动不方便的当事人,以及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引发的控告申诉案件的当事人,依法能动履职。院领导和检察官带案下访,开展上门听证,及时就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强化检察听证外延拓展 推动矛盾化解提质增效
检察听证与综合救助相结合,助力为民纾困。在听证过程中发现群众家庭生活确有困难后,区人民检察院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对可能符合社会救助情形的,加强与民政、残联、属地街道办等相关部门联动,用心用情纾解群众急难愁盼。
检察听证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助力事心双解。搭建以人民调解员为依托的“检察院-司法局”一站式多元涉检信访平台,建立调解、信访、诉讼等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综合机制,以检察听证与人民调解的有机融合促当事人事心双解。
检察听证与源头治理相结合,助力区域善治。检察听证是最好的“连心桥”“普法课”,区人民检察院将检察听证作为“检察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措施,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将听证中发现的社会治理、行业管理问题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将办案效果向源头延伸,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有效预防同一区域、同类矛盾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