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是如何成为国歌的 国庆节聆听国歌的故事 红途学苑·国防教育讲堂
2023-10-07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随着影片的上映,《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仅成为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号角,也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国际战歌。
从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经历了怎样伟大的历程?在新时代,国歌又拥有着怎样深刻的内涵?
国歌声声嘹亮 行远不忘初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之际,“红途学苑·国防教育讲堂”课程《国歌声声嘹亮,行远不忘初心》在上海全民国防教育展现场举行。区红色文化发展中心(国歌展示馆)副主任、副馆长陈晨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国歌故事主题授课,以时间脉络为线索,为大家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国歌的选定路线、立法和传播,以及国歌在新时代的内涵。
抗战烽火,催生革命战歌。国歌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风雨飘摇之时。战火硝烟里,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横空出世,响彻大江南北,唤醒了民族向死而生的气概。多少有志青年勇敢走向抗日前线,为民族解放斗争贡献一己之力。“国歌唱响,挺起中华脊梁。”国歌是凝聚人心的纽带、鼓舞士气的力量。2011年利比亚撤侨,中国同胞唱着国歌回到祖国怀抱,国歌也成为了全球华人情感的纽带和精神力量的源泉。
奏唱国歌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来自上海市三新学校松江东部分校的李同学。从汶川地震时被困在废墟中的小朋友们,到海外撤侨时的务工人员,再到课程结束时的全场同学和家长们,虽然时间不同、地点有别,但在共同唱响国歌的那一刻,大家心绪相通,彼此的命运似乎也紧密相连。课堂上,小女孩看到妈妈几次红了眼眶,这让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国歌的神圣感。“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能感受到强大的祖国在我们身后,给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女孩说。
陈晨老师也对听课的同学和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首版《义勇军进行曲》的唱片声音从扬声器中传出时,家长和同学们都很激动。当听闻《经济论坛》的编辑夏明芳先生为国歌立法的建议时,家长们也肃然起敬。“特别是当我讲到利比亚撤侨和汶川地震废墟下的歌声这两个国歌故事时,我看到有几位家长在抹眼泪。”大家的共情能力与投入的听课状态给予了陈老师以莫大的正向反馈,也让她感慨此次授课之意义非凡。
在课程的最后,陈老师诚挚地邀请大家前去参观国歌展示馆、了解更多生动的国歌故事。同时,她也为大家送上了美好祝愿:“希望《义勇军进行曲》能永远激励着大家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