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200余支实践团走出校园 走向实践的天地

2023-08-15

  缤纷暑期,上海理工大学200余支实践团从校园出发,走向各地,用脚步丈量山河,将知识用到现实。  
  感受红色文化
  “红色大寻访”是今年学校暑期实践重点支持项目,有近百支团队寻访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开展社会服务和调查,传承红色基因。
  上理学子们走进中共一大会址、多伦路、渔阳里等红色旧址,通过追寻红色足迹,与革命先烈隔空对话,领悟爱国情怀与革命精神;他们到贵州省侗寨侗族进行调研,开展宣讲活动,让红色故事走进千家万户……参观之余,学子们还针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发展问题等提出解决方案。来自光电学院的许天宏表示,“后续我们将通过制作宣传视频、策划展览等方式,让红色工业故事走近公众。”
  上理机械学院的实践团队参观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民族之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同学们感触颇深。团队负责人宫瑶感叹道,“我深深感受到电力人点亮第一盏灯的首创精神、点亮万家灯火的奉献精神和点亮美好生活的服务精神。”
  解决实际问题
  “寻制造强国初心,访千家企业大厂”,是今年学校的特色项目,有30余支团队聚焦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校友企业党的建设、核心技术攻关、校企合作等内容,开展实践,用所学所思解决实际问题。
  7月中旬,一支由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的博士组成的服务团赶赴长三角各地,走访金安区、裕安区、高新区、霍山县、舒城县等区县重点企业,点对点、面对面为企业在研发方向、新产品开发、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把脉问诊开良方”,并开展课题调研。
  管理学院“多功能农业采摘机器人”团队通过调研发现,采摘机器人尤其适用于大面积种植且丰收期很短的果蔬,可以有效解决短时大量雇人、采摘成本高等问题,帮助果农抢收。团队参观学习了崇明等地的采摘机器人,并进一步进行技术优化创新,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8月初,轻巧灵活的采摘机器人已逐渐成型。
  “我们将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了独立搭建机器人、实现自动化作业等技能,也通过对企业、高校等类似项目的考察,深入了解了目前该领域的技术基础以及适合我国农村使用的机器人。”“多功能农业采摘机器人”团队负责人苗之轩同学说。
  助力文化发展
  上理学子为非遗文化传承下足了“软功夫”。学习木偶戏的历史,观看经典木偶剧目,制作“美猴王”掌中木偶,探讨现阶段木偶戏剧团在校园美育建设与非遗传承领域的新融合、新发展;观看陶艺制作过程,为陶瓷素坯彩绘,寻访古窑址,探索古老陶艺的璀璨烙印……
  学校“乐道拾遗·匠心筑遗”团队走访了福建泉州等地,切实感受非遗新业态、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非遗文化传承的“疑难杂症”,助力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破圈”“出圈”。
  投身基层一线
  上理版艺学院新疆籍广告学专业大四本科生迪丽妮尕尔·地力夏提今年成功入选新疆兵团西部计划志愿者。谈及参加西部计划的初衷,她表示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带给新疆学生。目前,她被分配到了图木舒克市,“未来想继续深造,毕业后回到新疆做大学老师。”
  支教之余,迪丽妮尕尔积极参与新疆建设。“我想通过媒体平台去推广新疆的农业。”
  据悉,今年暑期,百余名上理学子积极参与团中央“三下乡”“返家乡”、团市委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到上海市各区委办局、国有企业、街道岗位等挂职锻炼、提供志愿服务。健康学院汪郧城同学在徐汇区商务委商业科挂职,“这一经历对于即将毕业的我来说非常宝贵,我进一步明确了职业规划,减少了就业的迷茫和不确定性。”

点赞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