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满邻家 向阳而生”——2023年“邻家妈妈互助团”赋能培训班顺利开展
2023-07-28 为了让“邻家妈妈”服务朝个性化、专业化和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全面加强“邻家妈妈互助团”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暑假期间,由区妇联主办的“爱满邻家 向阳而生”——2023年“邻家妈妈互助团”赋能培训班顺利举办,有近40名“邻家妈妈”参与。
活动邀请到了上海心理健康公益联盟副主席、上海市心理学会专委会会员嘉宝老师为大家进行赋能培训,分为两场线上、两场线下共四场培训,以及一次赋能沙龙活动。
7月14日第一场线上培训
培训中,嘉宝老师让各位妈妈画了房树人,通过画的房树人进行心理分析,还向大家传授了数字心理学。“邻家妈妈”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通过学习这两种专业的心理学技术,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所服务的儿童,对未来的志愿服务非常有帮助。
7月19日第二场线上培训
通过一个半小时的授课,妈妈们学习到了埃里克森八阶段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和蒙台梭利儿童发展31个敏感期。“了解青少年发展阶段的特点,如自我认同危机,以对症下药。”嘉宝老师强调,每个发展阶段主要的冲突与矛盾不同,需要培养的品质也不同,例如幼儿期的时候需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通过此次培训,“邻家妈妈”们对青少年的不同发展阶段心理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并提出了自己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嘉宝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
两次线上培训,让“邻家妈妈”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开启青少年“心门”的钥匙。
7月22日第三场线下培训
近日上午,“邻家妈妈”们在区妇儿中心聆听了嘉宝老师的现场精彩讲解。“原生家庭奠定了个体的人格发展和行为模式的基础,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概念、需求和动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嘉宝老师为大家讲解了萨提亚家庭系统5种沟通模式和萨提亚家庭疗愈7个阶段,有效提升了“邻家妈妈”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7月22日第四场线下培训
在下午培训中,嘉宝老师组织妈妈们进行了一场情境实训,强调妈妈需要有共情能力。当孩子说我想玩手机时候,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不要用“虽然...但是...”,要学会使用“如果...就...”。培训过程中,“邻家妈妈”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到了无效沟通带来的消极情绪和感受,了解到了学会共情才能进行有效沟通。
培训后,开展了由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母婴基金会、区妇联主办的“爱守护”项目——“制扇至美,执扇芳华”手工竹编扇赋能沙龙活动。
一把小小的竹编扇,带来了清风习习,也满载着手艺的传承和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邻家妈妈”的精神文化生活。
赋能沙龙活动结束后,完成系列培训的妈妈们收到了结业证书。
通过系列赋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邻家妈妈”们科学高效的沟通技巧,构建了协同育人的新格局,营造了全社会重视、支持家庭教育、关爱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区妇联也将在家庭教育、发展心理学、儿童社会工作等方面给“邻家妈妈”赋能,让“邻家妈妈”的服务更加个性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帮助“邻家妈妈”更加精准、精细地为监护缺失儿童提供关爱保护服务。
项目介绍
自2019年以来,区妇联根据市妇联“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有关要求,实施了“邻家妈妈”专项工作。一批富有爱心的优秀女性担任“邻家妈妈”,与身边的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的困境儿童结对,开展“一对一”爱心帮扶。
通过与身边的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的困境儿童自愿结对,以探访、陪伴、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方式,提供“一对一”关爱服务,帮助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儿童树立自信、健全人格、健康成长。
杨浦区“邻家妈妈”工作得到了上海市宋庆龄基金会母婴平安基金的专项资金支持,于2022年10月启动了“爱守护”困境妇女、儿童和家庭关爱行动项目,聚焦我区区域内监护缺失儿童,通过邻家妈妈行动计划,通过心理辅导、爱心助学、红色教育、城市游学、艺术课程等服务,帮助各类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培养自立自强品质,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才,并在感受社会温暖的同时学会感恩,在接受爱的同时也把爱传递给他人。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为身处困境的儿童带去温暖和希望。